一位传院学子的技能练成

时间:2020-07-03浏览:209


徐雨萍

作为一名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2020届本科毕业生,很多人听到我的专业就会觉得,哦!你一定会摄影会拍片,会修图会采编!

他们说的没错,但这些不都是传院学子该有的生存技能吗?

是的,不过我也不敢说我有多么擅长这些技能,我只是一个有幸采访过数位灿若星辰的浙大人,拍过几个不知名短片,相机里存了不少库存,偶尔会拿出来自我欣(批)赏(评)的普通浙大学子罢了。站在毕业的时间节点上,偶尔会想起四年前那个什么都不会,性格还有些畏缩的女孩,很想告诉她,一路走来,你真的成长了许多。

时针拨回到2016年夏天。6月底守着电脑刷到高考成绩,我心下松了一口气:漫长的高中三年,终于结束了!两个多月后,当我拖着行李箱来到偌大的紫金港,开启崭新的大学生活,我不会想到,在未来的又一个6月,回首相望过去的四年,我竟感觉如此短暂。

有多短暂呢?我甚至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参加社团组织面试的场景。当时,天不怕地不怕的我早早报名了某大型校级组织的人事部门,在9月底一个灰蒙蒙的雷雨天,提着伞紧张又兴奋地出门参加面试。

结果一上来,我就被面试官犀利的提问、同组面试同学优秀的履历给唬住了。高中社团经历为零,基本宣传技能为零,面试沟通技巧也几乎等于零的我,连脚趾上的汗毛都开始战战兢兢。

最后,面试官的单独提问终于指向了角落里的我:“请问徐雨萍同学,如果你成为了部门的一员,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

我愣了一下,艰难地从嘴里挤出一句话:“对不起,我现在还什么都不会,但我可以学。”不出所料,真(憨)诚(憨)的我并没能打动面试官的心,这成为了我大学时代印象深刻的第一次碰壁。但我从此暗暗立下了决心:我也要成为拥有技能傍身的人!

机缘巧合,我加入了校报学生记者团。开完第一次热烈的全员大会以后,我天真地以为,记者团里有优秀的摄影大牛,技术高超的设计团队,还有新闻业务专精的宣传部老师,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一定会很快成长为自己梦想中的样子。

然而,我很快就发现,老师和学长姐们的技能并不能通过几次例会和周末小培训简单地传递给我。写了好几页纸的Photoshop快捷键一关电脑就忘,相机的光圈景深关系更是只能在ppt上念得清楚。大一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好像还是什么都不太会,但考验已经不告而来——新一年的社团组织纳新工作就要开始了。

作为记者团当时外宣部的一员,我硬着头皮也要上,还接下了海报设计和文化衫制作的“大锅”。事实证明,实践和压力对于技能的锻炼提升才是最有效的。改了不知道第几版海报,从工具栏都还认不利索,到熟练使用快捷键操作选区图层和画布,闷头在电脑面前熬着夜的我,清醒得就好像一盆水被马冬梅浇醒的纳凉大爷。虽然现在看来,当时定稿的海报显得看起来有些幼稚和不协调,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种亲手把它打印出来、挂到各个寝室楼下的快乐和成就感是无法复刻的。

大二下学期,为了能更系统地学习PhotoshopIllustration操作,我蹭上了艺术系刘国柱老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看到满教室绘画基础绝佳的美术生,只在小学二年级参加过蜡笔画培训班的我心头泛起了一阵鸡入鹤群的恐慌。

但不管怎么样,蹭课之旅就这么开始了。第一节课课前,刘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非常深刻:“我知道很多同学目前都有一定的软件基础了,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已经精通了它。”托刘老师的福,我对Adobe家族工具的难度认知又上了几个台阶。所幸老师讲解细致,幽默风趣,还时不时掏出自家的猫片出来当作业案例,还有一周一次的严格小作业和期中期末随堂考,学不会也得课后端着电脑去问他。最后,毫无绘画基础的我也拿了个90分。

再后来,度过了兵荒马乱的实习,大三大四的专业课磨砺……得益于浙大丰富的资源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我终于离梦想的“技能傍身”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虽然这四年里也有不少缺憾,但成长从来也不是一个寻找完美结局的过程。成为“灿若星辰”的梦想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比较遥远,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到眼里有繁星,向着灿烂的未来步步前进——而你只需要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