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屏如面”背后的人

时间:2020-07-10浏览:214


 

■本报记者 樊畅

疫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场大考。224日是浙江大学全面线上开课的日子。这一天,800余门课程顺利开讲,4万余名学生在线听课,停课不停学,浙江大学交出了合格答卷。而就在全面开课的一周前,如此规模庞大的线上复课,还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见屏如面的背后,是200间录播教室的强大保障支撑。没有人会想到,200间分布在不同校区、功能齐全、调试成熟的直播间,仅用了7天时间就建设完成。承担200间录播教室建设任务的,是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工程师黄健。

总要有人干的,那就我来吧!黄健受命录播教室的建设任务是在24日,由于任务突然,时间紧张,又正值疫情期间人员调度不便,方案、人员、进度等太多需要协调沟通的事项只能通过线上进行。筹备初期,黄健每天的线上协调会排得满满当当。早上七点半就开始拉会,每天四五次沟通会,开会到晚上12点是常态。他说。录播教室改造工作牵涉面广,涉及到学校、厂家、运维等多方人员,大到整体建设统筹,小到外来人员及车辆进校报备,黄健和同事并肩作战,大事小事一件件捋清,将党旗带去信息化抗疫防控第一线。

为了完成这项不可思议的任务,黄健要求录播教室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卡着点”进行。仅有的7天时间里,黄健给每一天都规划了明确详细的任务安排。对照学校要求的开课时间,倒推每一项工程完工的具体时间点,然后制作进度表,一环扣一环,一环不落下。今日事必须今日毕,一旦有一个环节掉队,就会影响学校正常开课。黄健说。

时间表制定好了,设备供应的问题又接踵而来。疫情中的杭城处处封锁、空无人烟,技术人员居家隔离,施工人员停工歇业,设备厂家存货不足,物流公司更是全线停滞,短时间内难以大规模调货,而录播教室建设却迫在眉睫。本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想法,黄健最终找到三家设备厂家共同供货,为师生在线复课“拼”出了200套设备。

同事们说,工程的进度是黄健“跑”出来的。200间教室分布在紫金港和玉泉两个校区,黄健一天10栋教学楼来回跑,寒寒冬日,他却常因奔波湿了衣衫。跑得再快一点,速度再快一点!一定要完成任务!空荡的校园里,从早上5点到夜里12点,都能听到他的脚步声。同事们看见黄健坐下来时,他总是在边吃泡面边开会。长时间不规律的用餐导致黄健胃出血入院,在入院的前一天他还坚守在智慧教室建设的工作中,而医生开具的3天假条,他也只是装进口袋,没有向部门申请病假。

 作为一名党员,奉献精神很重要。能够圆满地、保质地完成任务,让老师学生们按时线上开课,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黄健说,同样是一名老党员的母亲教导自己,做人做事一定要凭良心,心里有杆秤,知道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党员应当如何作为。冲锋陷阵的时候没有二话好说。这种时候党员不上,谁上?黄健完成了向部门申领任务时的承诺:这个军令状我领了,保证按时保质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