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玉林:跨越200多公里构筑师生联系网

时间:2020-09-21浏览:428


从舟山校区到紫金港校区,二百多公里,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海洋)1805班主任司玉林和其他四位海洋学院的班主任一样,每个月都要这样来回一次,与班级里的同学开班会。

司玉林说,每到开班会的时候,他都要早早起床,坐大巴、转车到紫金港,下午开两个小时左右的班会,再一路辗转,回到家一般都是九、十点了。出门时叶尖才见晨露凝结,回去时夜幕已是繁星点点。“整个一天都非常的累,有时候也会选择前一天到杭州,第二天参加班会,以最佳的状态面对同学们。”即使总会这样忙碌与劳累,司玉林一次都没有落下过班会。

而由于距离限制,班级氛围基本在线上营造。班级曾经推行过学习小组模式,自愿搭档、共同进步。此外,在大考前会开展学习交流会,部分班委选题,让班上成绩优秀的同学为大家讲解解题方法,营造班级学习氛围。“这个形式的学风建设,让我印象很深。我们的学习委员还搞了一套加分制度,学期末会有零食等奖励,这也能很好地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司玉林说。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学风建设活动,工科试验班(海洋)1805班整体学习风气良好。班里的赵文燕同学,学分绩排名海洋大类第一。

距离的遥远没有阻断司玉林与同学们的交流互动,而以班会为主的集体活动,增加了班级内各位成员的羁绊,也提升了同学们的班级荣誉感。“班主任的在学生成长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司玉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过渡”与“引导”。他认为,在大学,班主任需要给学生正确的大学的概念,引导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同时也给他们提供未来建议。

日常的班级工作中,司玉林是一个极其认真负责的人。他会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事项,也会在期末考试前提醒同学们去找往年试卷“刷题”。在申请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的时候,班委们都没有什么经验与信心,司玉林就一点一点地指导大家该怎么做,“大一的学生可能还缺少汇报展示的经验,在后来做PPT、报告的时候,我都会细致把关。最终在各位班委和热心同学的努力下,班级成功获得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而在引导同学们了解专业方面,司玉林会分享自己的工作、研究所的工作经历,介绍机器人、海洋装备、计算机等专业相关内容,为同学们提供权威信息。

他也时常提醒同学们,在大学也要“绷紧弦”。给予学生现实环境的了解,引导学生走向未来的路,这便是司玉林作为一名班主任的用心所为。

在不断的磨合与了解中,司玉林越来越擅长使用年轻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履行自己的班主任职责。与此同时,司玉林也收获了关于未来教学的启发以及培养学生的经验。尽管年龄的代沟无可避免,但他还是能找到一些可以引起学生共鸣的点,这些点又构成了一张紧密的网,将师生连接。

(袁欣莲 王贤 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