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承焘与浙江大学

时间:2020-09-25浏览:1046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浙江温州人。著名词学家、诗词作家、教育家。今年是夏承焘诞辰120周年,本文梳理其在之江大学、国立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等任教经历,以展示大师风采,弘扬浙大精神。

 

“诗思比江长”——任教之江大学

 

19309月,夏承焘因诗友邵潭秋之介,任之江大学讲师,不久升为教授。之江大学位于钱塘江边的秦望山上,风景优美,令人心醉。夏承焘曾自述初到之大时的情景:我住在钱塘江边秦望山的月轮峰上,与六和塔为邻。小楼一秀,俯临大江,江声帆影,常在心目。当时我写了四首《望江南》(自题月轮楼),其中有三首云:秦山好,面面面江窗。千万里帆过矮枕,十三层塔管斜阳,诗思比江长。这首词正反映了我当时美好的心境。1936年的《之江年刊》专辑中,夏承焘赋诗词六首,歌咏之江十二景”中的“六和塔”、“双龙瀑”、“小桃源”、“情人桥”、“小盘谷”、“临江亭”。其《小盘谷》词有“春服那如溪面好,梅花更比饭香多”之句,意指之江风景胜过春日丽服,而环境之雅致,则从梅香胜过饭香可窥一斑。

之江之美不仅在山水之间,更在诗情之中。在之江大学,夏承焘除了教授《词选》《唐宋诗选》《文心雕龙》《文学史》《普通文选》等课程,还担任了之江诗社指导老师。他多次在日记中提及之江诗社集会盛况,如1932517日记载之江诗社集会于秦望山之韦斋;1932528日记载之江诗社在清波门学士桥午园黄兰荪家集会;1934922日记载之江诗社二十余人在满觉弄集会赏桂;19361025日记载:与之江诗社学生游西溪。芦花未盛。

在之江大学,夏承焘的学术才华开始崭露头角,研究成果陆续发表。1933年,夏承焘在词学研究专刊《词学季刊》创刊号上,发表了《张子野年谱》。此后,夏承焘又在《词学季刊》上接连发表了《贺方回年谱》《晏同叔年谱》等数种词人年谱,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饱难忘天下饥”——任教浙大龙泉分校

 

抗日战争爆发后,之江大学停办,西迁的国立浙江大学为方便东南各省青年学生就读,在浙江龙泉建立了分校。1942118日,龙泉分校主任郑晓沧致电夏承焘,邀他往龙泉浙大任国文系教授。1124日,夏承焘应邀坐船赴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任教,122日抵达龙泉。127日,夏承焘在龙泉分校上了第一堂《文学史》课。1213日,夏承焘在浙大文艺会演讲《诗歌声律之探讨》。在1223日日记中,夏承焘记载接到学校聘任草约,聘为国文教授,任期为19428月至19437月,月薪370元。这与《国立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教职员登记表(19466月)》上夏承焘于19428月到校任国文教授的记录是一致的。

夏承焘在龙泉住教工宿舍风雨龙吟楼,主要教授《诗选》《词选》《文学史》《修辞学》《国文》等课程。他始终关心时事,其《鹧鸪天·甲申冬,龙泉山中有断炊之虞,寄鹭山》词云:“五升纵满先生望,一饱难忘天下饥。”面对山河变色,夏承焘作了许多慷慨悲歌,如他为浙江抗敌后援会作词云:“人无老幼,地无南北,今有我无敌。越山苍茫兮钱塘呜咽。我念我浙江兮,是复仇雪耻之国。”1945年,浙大教授费巩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浙大师生联名上书要求放还费巩,夏承焘不顾危险署名其上,并作《放头》诗云:一士头颅索不还,千夫所指罪如山。乌峰埋骨宁非幸,白简临门要放头。”充分体现了夏承焘不畏强权的爱国主义思想。

抗战胜利后,龙泉分校师生回迁。194612日,夏承焘来到杭州,住浙江大学师范学院罗苑宿舍。回杭后,夏承焘主要教授《词选》等课程,并从19461月起兼任文学院中文系主任。

 

“桃李满天下”——任教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浙江大学文学院、理学院的一部分与之江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成立浙江师范学院,夏承焘亦随之转任浙江师范学院教授。1958年,浙江师范学院并入新成立的杭州大学,夏承焘转任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

夏承焘一生执教,始终“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事,曾写《教书乐》一文,云教学有治学、交友、制行三乐,称“一切东西给了他人,自己就少了,或全没有了,只有把学问教给人,不但他有得而我无失。”在教学方法上,夏承焘很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曾板书“鬼灯一线,露出□□面”,要学生们填空。学生们回答说“狰狞”、“阴森”等不一而足。夏承焘乃亮出“桃花面”之谜底,提醒学生们用这种正反铺垫的技法能大大增强艺术的表现力。

夏承焘为人谦抑诚朴,曾给学生写过一副对联:“南面教之,北面师之。”其虚怀善纳如此。他学识广博,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性,因材施教,其门下卓然有成者如翻译莎士比亚专家朱生豪、语言文字学家任铭善、蒋礼鸿,园林建筑学家陈从周、戏曲小说学家徐朔方、台湾散文名家琦君(潘希真),均亲炙其学而另辟新径,而传其词学一脉而卓然成家的则有吴熊和等人。他还热心于词学的普及教育,先后出版《唐宋词欣赏》《怎样读唐宋词》《词学知识》等普及性的读物,为初学者指出门径。晚年设“夏承焘词学奖金”,以促进词学研究的发展和奖励词学研究人才。

日光其暖,聚焦却可致燃。夏承焘一生经历纯粹:读书、著书、教书,却无不用力专且久,数十年如一日。夏承焘先生勤勉治学心无旁骛,成一代宗师;教书育人不遗余力,至桃李满天下。我辈虽不能至,然慕其人,追其行,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