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教学环境支撑一流人才培养

时间:2020-10-10浏览:500


■本报记者 金云云

今年9月,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浙江大学的教室也悄悄换了新装。“这是学术报告厅吗?”新教室让不少学生惊叹“太高级了”。

让新教室看起来“很高级”的,是每一个细节的精心设计。这里每一张椅子都是人体工学椅,学生长时间坐着学习也不会累;这里每一块屏幕都经过精心打磨,保证300多座的阶梯教室里最后一排的同学也能看得清屏幕;这里吊顶采用优质吸音矿棉板,墙面采用流行色吸音软包,地面采用脚感柔和又耐磨的地胶板,让谆谆教诲360°立体“环绕”着你,从此老师不再需要扯着嗓子讲课,同学不再需要“千里眼、顺风耳”。细心观察,你还能发现,蓝色座椅拼出的图形是一只求是鹰。

 

师生为本,处处智慧

改造后教室焕然一新

 

走进以蓝、绿、白等清新色调为主,能满足大课、小班课、讨论课、跨校区课程等不同教学需要的多款教室,你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科技感和“师生为本”的关怀感。

这里有简单易懂的智能控制面板,能帮老师“一键上课”。无感知、超便捷的信息化体验,不需要复杂的操作说明,只需轻轻点击一键上课,电脑、投影机、幕布、音响……全部设备即可自动开启。

这里有多屏辅显系统,在大课堂中便捷师生教学。部分教室内设有多个返显屏幕,授课老师不需要频繁回头即可查看讲台上的投影。学生即便坐在大教室的最后一排,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前后配合多个高保真音响,随时跟上老师的节拍。

这里有实用系统,线上线下同步课堂。改造后的公共教室里,高清直播录播系统与“智云课堂”连接,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相连,常态化的直播录播触手可及,弹性教学便捷互动。学生上课学过了,课后还能回看,新形态笔记易于保存,从此再也不用课上狂拍PPT。此外,巡考系统、无线作弊防控系统等也被引入课堂,部分教室还配备了师生远程互动系统,“天涯共此时”不再是梦。

这里“处处智慧”,走在过道时,学生远远就可通过教室信息屏的指示灯掌握教室使用情况,还可用它查询教室排课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自习地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师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学校还有许多贴心的安排。例如,部分多媒体教室配备可升降讲台,一键轻松实现顺滑升降,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又如,在踢脚线、座位下方和桌面设置插座与USB充电口,同学们从此再也不用担心上课、自习时电脑没电了。

 

旧貌换新颜

“智慧教室”背后的故事

 

据了解,此次学校对紫金港、玉泉等校区近400间公共教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其中,15间为不同类型的智慧教室,100多间进行整体式改造,实现智慧升级,其余教室也相应进行了多媒体改造,“旧貌换新颜”。

为什么要进行公共教室改造?回望过去,经过十数年的频繁使用,部分教室面临设备破损老化、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师生多样化需求等现实问题,改造迫在眉睫;立足当下,为了更好地支撑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流学习空间,改造正当其时;面向未来,“后工业化时代”,人工智能科技推动教育1.0转向学习2.0,产生教与学互动的新式空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结构将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主要形态,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改造势在必行。

公共教室改造的艰巨任务,是谁在背后默默付出?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专门成立了公共教室改造专班,由本科生院统筹,总务处、信息技术中心、紫金港校区管委会、玉泉校区管委会、研究生院等多部门协同,对公共教室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

老师、员工们加班加点连续奋战,克服高温酷暑等诸多困难,从方案设计、项目论证、工程招标,到施工、安装、调试,事无巨细,日以继夜,只为秋学期开学时给同学们送上一份惊喜。而经过短短一个暑期,近400间焕然一新的公共教室,终于在开学之初与师生们如约见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师生,我们永远在路上。”本次改造时间紧、任务重,还有一些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有老师反馈讲台太小,有同学反馈教室里电源插口还不够用……许许多多的合理诉求,将在不远的未来得到进一步地满足。

未来,学校将陆续新投入使用各类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室,明年,将有近200间新建教室在大西区与大家见面。与此同时,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各校区教学设施,对老旧教学楼逐步进行改造,对改造后仍遗留的问题查漏补缺,增加更多的智慧教学功能,以一流的教学环境,支撑一流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