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银龄支教教师孙喆:爱与奉献,无问西东

时间:2020-10-26浏览:539


孙喆,1958年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三十余年,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他退休后投身支教工作,曾支援新疆喀什大学外语学院。目前,他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进行《公共基础英语》的教学。

 

■王卓尔

 

破平淡生活,品味人生真味

 

说起孙喆老师离开杭州,时间追溯到2001年。浙江大学与宁波市合作创办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任教的孙老师毅然前往,直至2018年退休。退休后,孙老师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前往新疆喀什支教一学期。2019年,在浙大离退休工作处听说教育部推出了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他积极主动报名,成功入选后,他又一次踏上征程。在出发云南前,他配好了3个月的高血压药。

孙老师说,“支教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炼,毕竟它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规律,既然选择,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援当地教育,扶贫更要扶智

 

由于中西部客观条件的差异,西部地区教师资源的缺乏及基础设施的薄弱,使得学生自小接受的教育有限,基础普遍较差。如果备课按照其他学校现行的教学办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开端。为了使第二天的课讲得通俗易懂,又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使课堂氛围轻松融洽而又能掌握知识,孙老师经常要准备至深夜。我有责任尽我自己的最大努力把知识传授给每一位学生,尽量深入浅出地领着他们在英语的海洋中快乐遨游。孙老师是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

孙喆老师表示,支教,在当前不失为有效挖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可行方法,利国利人。就其个人在新疆和滇西支教受援地的教育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计划不仅必要,且宜扩大增强。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作为扶贫计划的一部分,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他认为,扶贫不仅是要在经济上扶,更重要的是应从知识普及,文化教育入手,改善民众的思维方式,激发民众对美好人生价值的追求,让民众摆脱经济贫穷和思想文化的贫穷,使扶贫脱贫计划可持续自觉地进行。

 

享集体经验,持续发挥能量

 

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孙老师和其他支教老师、当地老师们一起探讨交流新课程理念、教务系统完善、教育教学对策、考核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集思广益,共同提高。通过与老师们的经常性交流,收获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学习无止境,进步无止境。

随着云南的进一步开放,对于具有英语运用能力、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下学期,孙老师计划把他的三十多年来的外语公共课教学经验在滇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其他学院以讲座的形式予以推广交流。

通过支教这一形式,孙老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带到了喀什、滇西等地,“支教生活快乐而富有情趣,我感觉过得非常有意义和充实。如果国家、学校还需要,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将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