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说

时间:2020-11-13浏览:616


建筑1802班 夏志伟

我来自云南,这次调研我选择的主题是寻访西南联大。

当时一看到西南联大,就想起了我们浙大文军长征的历史,所以想借着这样的机会去感受相似的故事。

当真正开始调研后,我发现并不容易。当年三校迁来是租场地办学,所以整个学校也是四散分布。我实地调研了云南师范大学里的旧址主体和昆明周边的几个乡镇,同时也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当年留下来的旧照片作为绘画的素材。

进了师范大学的旧址,看到当年留下来的那个茅草土坯校舍和里面那些老旧的桌椅,能够想象出当年教学环境的艰苦。同时可以看到现在在旧址上新建的现代化教学楼。两者相比,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新与旧的冲突感,而这种对比其实也是两个时代的对比。所以我采用黑白速写的方式去还原当年的旧貌,又用水彩来勾勒当下的繁荣,同时对那些留存于昆明大街小巷里的教授故居,我也用水彩的方式来记录他们如今的面貌。

经过这次调研,我感受到了当时虽然身处战乱但仍然弦歌不辍的家国情怀。也想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无论是西南联大的“刚毅卓坚”,还是浙大的“求是”精神,这种对于民族文化的坚持,使得国家危难之际,一批批教育的精粹得以汇聚,最终又开花结果,将培养出的种子播撒出去,为国家民族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我也认识到,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教育都是国家的重中之重,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心中不断叩问竺校长的两个问题,承担起肩上的使命与重任!

 

建筑1801班 孙硕琦

 我的家乡在湖南邵阳隆回。说起近代家乡的革命人物,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魏源先生。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代表,魏源先生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近代中国掀起思想的浪潮,开启了对西方世界探索的大门。

身为魏源家乡人,我却还从未去过先生的故居,这也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遗憾。所以,我把本次调研的地点定在了魏源故居,趁此机会去看看这位伟人到底有怎样的不凡。

我们从县城驱车三个多小时才找到这个藏在大山和农田里的小瓦房。说实话,第一眼看到它我是有点失望的,这和我想的有点不一样。这样一个名留青史的大人物不应该住在雕梁画栋的大宅子里吗?眼前这个小小的、荒草丛生、藏在穷乡僻壤的土坯四合院实在有些掉档次了。

但是进屋后,当我看到先生从幼时的深夜苦读,到做官后革新图强、兴办实业等一系列举措后,再来看这残破的故居,才更加感叹先生的见识卓越,面对列强侵华的的举国危机,生于草野,却能放眼世界。

当我走出故居后,想到当下世界正处于疫情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和种种威胁。百年后的危机再现,我们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像魏源先生一样,有着放眼世界的眼光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才能在这变局中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建筑1801班 华颖

我调研的主题是红巷幽幽,薪火不息。红巷就是杭州市上城区的小营巷,巷子里留存着许多红色革命记忆:它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听王府,是杭州最高指挥部;它是中共杭州小组成立纪念馆所在地;它因为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得好,在1958年接受了毛主席的视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故居也坐落于此……调研以及排版中,我都以时间为主线,由于小营巷中有很多建筑,我主要选择了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和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为中心。这次的美术实习虽然很遗憾没有办法像往常一样和同学一起写生,但是通过自己实地走访的形式也让我收获了很多。让作为一个杭州人的我第一次深刻地了解了杭州的红色革命记忆。以前想到红色革命景点只会想到嘉兴南湖、上海一大会址这些,却忽略了去挖掘与探索杭州本地的红色印记。

此外,经历新冠疫情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之后再了解爱国卫生运动,我有了很大的共鸣:当时的爱国卫生运动是为了让全国人民都能养成良好健康的卫生习惯,这一点在现在依然重要,并且这场疫情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现在健康安定的生活都是无数人、尤其是无数的共产党员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健康安定就是对毛主席视察小营巷时的殷切期待交出的最好答卷,国泰民安就是最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