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浙大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时间:2020-11-27浏览:286


本报讯11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1689名全国劳动模范和804名先进工作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其中,三位浙大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院)教授、工学部主任杨德仁,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姚玉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刘斌。

作为浙江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半导体材料)学科负责人、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德仁始终坚持以硅为核心的半导体材料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重要原始创新成果。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掺氮控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直拉硅单晶微缺陷的思路,系统解决了氮关缺陷的基础科学问题;提出了微量掺锗控制晶格畸变的思路,发明了微量掺锗硅晶体生长系列技术,系统解决了相关硅晶体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了纳米硅等的制备、结构和性能,成功制备出纳米硅管等新型纳米半导体材料。先后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840多篇,被SCI论文他引16100多次,被国际著名出版社Elsevier连续评为(2014-2019年)中国(材料)论文高被引学者。作为第一完成人,杨德仁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浙江省十大时代先锋等荣誉。

上世纪90年代留学日本大阪大学的姚玉峰,在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并获博士学位后,主动放弃和婉拒美国、日本提出的优厚工作和生活待遇,毅然回国来到刚建院不久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凭一人之力从零开始创学科,并很快打开了眼科临床工作的局面。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坚守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第一线,以社会服务、培养人才和攻克医学难关为使命,亲手为3万多失明病人做复明手术,直接救治30多万病人;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1995年,他做了世界上第一例不会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移植。世界眼科界命名它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美国医学教科书把它作为教材资料。作为提出屈光晶体手术概念的第一人,姚玉峰最早采用和推广了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一体化治愈老花和白内障的技术,并成立了我国唯一一家培训基地把该技术向全国进行推广。他先后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刘斌30余年如一日奔走在考古一线,为浙江省的文物考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史前考古。曾主持和参加过众多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两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要著作有《法器与王权》《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等,在中国史前考古和玉器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者,每一次重大发现都有刘斌的身影。从精美的玉器,到巍峨的宫殿,再到结构完备的古城,加之领先于世界水平的大型水利系统,刘斌及其团队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从而将一个鲜活的良渚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5000年前的良渚先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超前的智慧。这段跨越时空的良渚记忆,不仅为中国,也为全人类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