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祖国,浙大儿女走向最光荣的岗位

时间:2020-12-08浏览:480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浙江大学师生校友积极参加到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中,抗美援朝,保卫新中国。

 

浙大优秀儿女踊跃报考军干校

 

1950年11月19日,浙江大学举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会,2500余人参加,师生宣誓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学校成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委员会,领导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浙江大学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学习、集会和宣传活动。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为了打赢抗美援朝战争,同时加强国防建设,我军迫切需要尽快实现现代化。中央决定动员号召青年学生、工人,积极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培训现代化军事科学知识和技术,以保卫祖国的和平建设。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联合发出《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联合决定》。浙江大学教职工、学生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考军干校,随时准备让祖国挑选。

1950年12月15日,学校召开“浙江大学参加军干学校动员大会”,到会人员除本校师生工友外,还有其他各单位学校同学共6000余人。1950年12月16日是报名军干校的第一天,一清早,报名的同学,打着锣鼓,拉着横幅,排队往健身房去报名。报名开始第一个小时内就收了608张报名表。

经过严格筛选,浙江大学第一批军事干部学校招生中,潘家铭、沈友如、昝萱龄、谭伯彦、姜德广、陈翰麒、王自兴、赵惇秀、徐绍庭、张洛年等81位同学被正取。为了对参干同学表示崇高的敬意,发扬浙大人热爱祖国的精神,1951年1月9日晚,浙大师生借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的欢送会。谈家桢、陈立、王仁东、沈学年、王季梁、郑晓沧等教授朗诵自己作的诗词欢送参干同学。其中,郑晓沧教授所作“送参干同学”诗为:蛟龙起蛰波涛里,铠甲艨艟我武扬。鲸鳄销踪环宇整,南溟东海日翱翔。扶摇直上有飞鹏,千里关山健翮陵。系得苍鹰齐剑迹,万民翘首白云层。漫道当年有木兰,石安心迹比霜纨。英雄敢说无儿女,击鼓军中又一韩。骊歌声里又铙歌,投笔书生起荷戈。万里长城今在眼,伫看兵甲洗银河。

1951年1月,陈莘眉、尹丽君、李爽秋、张静仁、杨翼克等第二批23位同学参干。同年7月,又有23名同学被批准走上国防建设光荣岗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学校学员。1951年9月,参加海军干校的10位浙大同学给学校寄来了热情洋溢的信:“为捍卫祖国神圣的海洋百倍地努力,不断克服一切前进中的困难,不断地从进步走向进步,从胜利走向胜利!”

1951年10月27日下午2时,浙江大学工会学生会在子三广场联合举行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大会,到会全校师生2000余人。大会邀请志愿军伤病员代表及抗美援朝烈属林老太太与会,受到师生热烈欢迎,鼓掌达数分钟之久。

 

爱国父母的光辉榜样

 

自动员参加军干校运动开展后,副校长、电机系教授王国松,化学系主任王葆仁,物理系教授束星北、丁绪宝,园艺系教授吴耕民、蒋云生,化学系主任兼工学院院长李寿恒,植病系教授柳支英,数学系教授陈建功、苏步青、钱宝琮,农场姚含英、王子珍,历史系教授陈乐素,生物系蒋天鹤,化学系查长生,森林系主任邵均,外文系陈士衡,附属医院章新汉、白洁,讲义股龚宝钺、秘书室罗韵珊等等教工都勉励子女报名参加军干校。

陈建功教授说:“翰麒(陈建功之子陈翰麒)是新中国一员,在祖国的安全正严重地受到侵略威胁时,能坚决响应祖国的号召,投笔从戎,我深为他的光荣的爱国行动感到荣幸和安慰!”

工学院院长李寿恒的3个女儿都报名参加了军干校,别人问他是如何考虑的,他说,“温暖的家庭,人人都留恋,别说是子女,即使好朋友分别也是依依不舍,但是设想一下如果敌人打杭州,我们还能住在一起,还有温暖的家吗?人人都有可爱的家庭,但是要长久地保障家庭的温暖,就必须让自己的女儿暂时离开自己。”

 

志愿医疗队奔赴朝鲜前线

 

1951年初浙大医学院师生员工自发成立了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签名参加志愿医疗队者达168名。5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杭州分会希望杭州医工组织三个手术队,每队包括医师4人,护士4人,技术员2人,而浙大医学院将负责组织一队,要求仅限外科人员参加。

经过各方面综合考虑及协商,一致推选医师李天助、时光达、王曼曼、彭崇惠,护士申启瑶、任文雄、李荣男、朱美云,技术员沈乙白、工友徐玉麟为手术队员。为了使手术队更好地完成任务,浙大机械工场特地设计制造了两套抽吸机。浙江大学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在野战医院里,工作出色,全队人员受到部队的立功嘉奖,其中李天助大夫荣获二等功。

 

农学院两位教师赴朝参加细菌防疫检验工作

 

1952年初,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在此背景下,浙江大学昆虫学家、植病系主任柳支英教授响应祖国号召,于1952年2月27日与助教李平淑先生一起离杭赶赴朝鲜。柳支英教授在1951年已鼓励自己的孩子报考军干校,当他接到北京的电话,没有顾及自己肺病尚未痊愈,在数小时内就登上火车,在前线的防御工事里负起反细菌战的崇高任务。

柳支英运用其专业知识,总结反细菌战的经验,提出判别敌投昆虫的“三联系、七反常、一对照”的原则,在反细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浙大生物、药学、和植病等系师生近二百人响应杭州区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的细菌战防御专门委员会的号召,报名参加志愿防疫队,积极准备,待命出发。

 

师生积极捐款捐物

 

抗美援朝运动的热潮中,浙大师生展开了向中朝人民军队的捐献和慰问运动。全校师生员工人人订立爱国公约,各院系单位踊跃捐献“飞机大炮手榴弹”(捐款用于国家制造或购买武器),努力搞好教学、科研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的斗争。很多同学把在暑期里农垦工读报酬全部捐献。医学院发起每人一信及捐献棉花纱布(药用)运动。农学院同学栽种果蔬等增产捐献。全校同学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作为志愿军同志坚强的后盾。

抗美援朝时期,浙大师生响应祖国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美援朝的举动,展现了浙大人为增强国防力量、保卫祖国挺身而出的高度爱国主义热情。值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让我们向浙大英雄儿女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