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从“干巴巴”到“热乎乎”

时间:2021-01-29浏览:421


“我们组提出的训练算法能够让故障检测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NGICS大平台卓越培养项目2020级研究生陈钱牛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比武”上展示着自己小组的实践成果。

他在这两周时间里和自己的组员一起研究业界主流的故障预测软件中的算法相似性原理建模(SBM)算法,并对浙能集团提供的真实数据进行建模与改进,找到了一种综合表现优异的训练方法。“课堂比武”实践活动要求同学们针对火电行业实际运行数据、实现现有监控软件核心算法,并邀请火电行业专家进行点评指导。通过类似的活动,同学们能够真正接触到工业生产实际情况,学有所思,思有所用,获益匪浅。

大平台用好“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让专业课堂从干巴巴的说教到热乎乎的教学逐渐转变。

如何在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铸魂育人是备课组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该课程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要解决关键领域核心问题,因此急需培养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的人才。

一线专家进课堂,起到了“望远镜”的作用,同学们通过他们,可以看到相关领域的过去和未来,避开壁垒,厚积薄发,建立行业发展与个人成才的纽带。

这门课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类核心课程。浙能集团高级工程师张震伟,作为生产一线的故障分析师,长期致力于电厂发电设备预警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实际操作。

张震伟走进课堂,提供了该集团的具体案例用于教授故障预测问题。他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把生产过程中真实客观的环境在课堂上复现,让每个学生浸润其中,实战的环境可以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精神。”

目前,这门课已经邀请火电、建材行业领域5名专家走进课堂。授课教师也要求具备“十八般武艺”:优秀的工程技术研究能力为盾方能筑牢根基,工程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为剑方能精准出击,以工程项目促进学科发展、潜心育人为矛方能长驱直入。

走出教室,企业成了课堂的“放大镜”,同学们将课堂所学技能嵌入到实际生产具体环节,建立学以致用和实业报国的细节联系。

这一次,课堂搬到了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专注于新一代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自主设计开发了全系列控制系统硬件模块与软件平台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炼油、石化等行业。

走进操作间,同学们在该公司工程师的短暂训练后就能够快速上手搭建简单的控制系统。通过动手尝试和改进,大家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快速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起来,加深对系统的理解。

实践操作结束后,授课教师王文海讲述了我国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他将时代的变迁、行业的发展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相结合,让枯燥的工科专业教学和大历史的触点有机结合,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2020级研究生陈焱感慨到:“当天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软、硬件培训,我们已能自主完成基本控制功能的实现,让我感受到近年来我国工业控制系统的强劲发展,也激励了我们加强能力培养,推动产业进步的信念。”

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研究生离不开“营养套餐”。课程之外,通过参访校史馆、抗疫主题展、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校内文化地标等活动,这批工科生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理想信念等熏陶。

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研讨,是帮助同学们剖析系统工程知识体系的“显微镜”。“在分析危险源及其形成原因后,通过梳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同学们学会了安全分析的主要工具——故障树。”授课老师徐正国说。

如何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依托党支部建设的独有的集体备课会。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专业教师能更好的对专业和思政元素勘探、采掘、冶炼、加工,从而防止“两张皮”,使专业课堂从干巴巴到热乎乎。同为备课组的年轻教师邓瑞龙、孙铭阳、孟文超也把课程思政的做法要求延伸到他们其他的教学环节中。“深挖课程思政的内涵,打造党建引领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是我们支部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备课组成员、大平台党支部书记程鹏这样说到。

  (董先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