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跳出浙大发展浙大

时间:2021-04-16浏览:423


本报记者 柯溢能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各行各业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在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衢州市正是我省化工产业的摇篮和重要基地。

谈及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简称浙大衢州两院)落户当地,院长任其龙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开宗明义地说:

工科类研究生特别是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熏陶让他们发展更快。

延伸学校育人和创新力量,以一流学科建设与产业协同发展为牵引,发挥学科溢出效应。可以说,浙大衢州两院两年多来的建设成就,是跳出浙大发展浙大的样板,值得深思。形塑育人新模式人勤春来早。浙大衢州两院位于教育小镇的新院区正加紧建设,今年6月底前将完成所有的主体结构。而在过渡实验楼求是楼,22个科研团队的60余名教师和科研人员、近100名硕士生在此工作学习,实验室里常常灯火通明。

作为浙大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的首批研究生,2019级的唐逸铮在杭州校区完成一年理论学习后,来到衢州从事有机硅方向的研究。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实验空间如此宽敞,使用时间弹性也很大,我们能够合理安排实验进度,从而提高效率。

唐逸铮的导师是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冯连芳教授,与此同时他还有一位校外导师,来自当地一家知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

两位导师给予我基础与应用两个不同方向的指导,我不但对前沿有了深刻理解,对市场需求也有了更明晰的体会。

产教融合,这是衢州两院的优势特色。与企业同城的科研圈,让有的学生迈出校园,便直接步入校外导师的企业实验室,接受实战性课题的熏陶。

任其龙院士说,一颗种子放到不同的土壤中,会产生不一样结果。在浙大校园里,没有这么好的平台如此直接的接触企业。对化工学科来讲,不见工厂就像少了一条腿,不干工程很多研究还是局限于表层。任其龙说,他的团队为了提高天然活性物质分离制造技术水平,轮班倒科研攻关,让我国天然活性同系物高纯单体制造在世界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这就得益于,我们在企业一线开展传帮带的科教协同培养。那么,在衢州来自杭州的教师为何能够扎下根来安心科研,倾心指导学生?

任院士表示,这得益于研究院与工程师分院一体两翼的顶层设计。

研究生是科教协同的重要力量,他们是师生良性互动中的催化剂。他说,当教师想到自己肩负着培养青年一代的使命时,他对自己的付出便不会锱铢必较。更加面向前沿面向需求来到一片新蓝海,科研方向怎么布局?

建院初始,为更好服务衢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与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研究院基于当地生态基础和产业结构特点,设立了6个研究所,开展科研力量布局。新型校地合作的科

研组织,要算好四本账。任其龙说,那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现从需求驱动向战略引领。

近年来衢州多产业集群发展,为凝练前沿研究方向夯实了土壤。一些前沿研究项目正在酝酿中。

科研不能是低质量的简单重复,不能小富即安。为此,衢州研究院在院内科技项目申报上,增加的重大科技攻关类项目,更侧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衢州两院”2020年开展的横向科研经费近1500万,其中为衢州企业产能升级开展的研究占合同总额的七成多。仅去年一年,为地方企业累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逾百次,有效推动了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去年年底,等离子体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式落户衢州,这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首个项目。未来,将实现用于储能的纳米硅球和石墨烯的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投产后还将推动衢州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链发展。

任其龙院士说,这一项目的落地,还需要进一步通过研究将中试成果不断放大。而衢州研究院的优势,是围绕科研落地的上下游设施设备正在不断贯通。

中试基地是链接先进科研成果和产业转化的桥梁。为了让衢州研究院真正成为实验室与生产车间的纽带,在衢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创新建立了研究院自主运营的中试基地。目前,主体建筑已经完成,正在加紧工艺设计深化工作,设备采购与安装有序进行中。期待中试基地能够产出更好的成果,并且加速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多源头活水。任院士说。为浙大下一个20年谋空间不足,人手不够,这是很多大学不能忽视的成长中的烦恼

跳出浙大发展浙大,实践起来是一门学问。任其龙说,构建新型校地合作,首先要找到趣味相投、具有长远眼光的合作之地。

大学与城市的融合,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由量到质的过程。”“适销对路是任其龙选择合作的第二个标准,要因地制宜分析当地产业结构,让学科专业发展与契合当地产业所需。

如何克服校地合作中的水土不服

这就需要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办学格局,充分释放办学体系的内生活力和发展动能。

校地搭台,学科唱戏。任其龙认为,今天的校地合作已经不是教授个人与企业间的合作,或者是企业订单式的需求,而是大学与城市共同发展的一揽子规划。

大工程需要大团队,队伍建设需要一个过程。每招一个人,作为院长的任其龙都要亲自把关。在衢州两院,浙大教师、落户当地的研究人员和学生组成一个个攻关队伍,核心办学群、战略协同群以及开放合作群在联动中相互支撑。

近年来,浙江大学创新资源组织,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全面资源观,创新人力资源体系,实现多元化开发。

我的理想是,通过灵活有效的人财物政策,让青年人才在衢州茁壮成长,为浙大下一个20年发展,储备人才谋篇布局。他说。

朝着一个共同的事业为之奋斗,是吸引浙大师生的重要原因。因此,任其龙认为,找好带头人显得尤为必要。

这个人不仅自己的科研能力要强,还要具备很强的组织领导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