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这样讲《史记》

时间:2021-04-23浏览:598


 

学生记者 叶雪辰

史豆豆是杭州三年级的一名小学生,是个小小故事迷。豆豆叔常给豆豆讲历史故事,还请公众历史实验室的同事专门为他设计了一款时空头盔,并插入了第一块故事芯片叫《史记》故事

每次豆豆戴上这个头盔,就会进入梦境,或至上古时代目睹黄帝统一中原部落,或至春秋时期见证秦国的崛起。这些梦境中发生的故事,都会被豆豆叔下载,分享给小朋友们。

这是近期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陈新领衔的史豆豆团队创作的《史豆豆历史奇遇记》的故事背景。这套系列丛书针对612岁的儿童,以《史记》为蓝本改写,其中公众历史实验室的原型正是浙江大学公众历史研究中心。有趣的是,好多小读者看入了迷,以为真研发出了这样神奇的时空头盔。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时空头盔”“——时空头盔本次历史梦境已加载完毕!”“豆豆第一站就去到了4600多年前的中国!是的,豆豆身临黄帝大战炎帝的现场,甚至与青阳、黄帝还有一番交谈。书中还加入以人物对话框形式表现的小剧场,配以相应的场景的插图。

这样的改写,是否仍尊重史实?史豆豆团队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凡是有史实依据的,基本上不违背史实依据。但是对于《史记》中有很多父子兄弟相残等不便过多传递给孩子的内容,会选择回避;对于一些本身缺乏史实依据的如远古神话的记载,会重新阐释。

史豆豆团队认为:

历史经典,因为它形成的历史语境不同,价值取向有差异。当它面对新时代的读者时,或许都应该有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此外,它的意义也可能在尊重史实的情形下,获得重新阐释,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文本中,作者还特别插入了豆豆叔有话说的栏目。例如在黄帝大战蚩尤这一集中,豆豆叔有话说向孩子们解释:由于黄帝时代距司马迁写《史记》的年代太遥远,很多历史都没有确切记载,但为了让孩子们体验更鲜活生动的黄帝时代历史,他们设计时空头盔里的故事时,也借鉴了一些民间传说。

贯穿故事的还有一位比豆豆大一岁的华裔女孩安琪,她来自海外,为学习中国文化。这两位主人公与小读者年龄相仿,他们通过高科技穿越到古代,带着现代的观念去欣赏古代中国人的勇敢、坚毅精神,也思考、批评那时的一些糟粕现象,引导小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褒姒的故事涉及到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歧视,故事就借安琪之口批评:

就算周快要灭亡,但凭什么说是褒姒带来的灾祸呢?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也不是自愿来到这里的,这种说法真是毫无道理。

小读者们也会将自己代入角色发问,和父母讨论书中的情景。有家长反馈说:

通过时空头盔的设定,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了史豆豆这个角色,并且无比向往他的经历。通过网络组织的史豆豆团队事实上,创作这样一套儿童系列丛书的史豆豆团队,是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的。

这最早追溯到陈新还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时候,他关注到随着早期自媒体的发展,历史知识的生产传播也由史学专业范围延伸到公众领域。人们开始在互联网上讨论一些历史话题,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此时,正致力于公众史学推广的陈新,认识到历史学家是有责任介入其中,并发挥引导作用。于是,他尝试带领学生实践,写历史故事,形成了一个业余团队。其中有一名姓史的老师也加入了团队,她的孩子叫豆豆,于是就有人提议用史豆豆来命名,这成了史豆豆团队名称最初的来源。

来到浙大后,陈新在新浪微博上发帖表示想开设一个自媒体栏目“#跟我学历史#”,并注册了跟我学-历史的微博账号。数天之内就招募了一百多名志愿者,有来自国内历史学系的本硕博生,也有来自中学的历史教师和民间的历史爱好者。大家组成了跟我学历史公益会,提出了负责任地讲好历史故事的口号。

2015年元旦,陈新致发刊词,推送了第一篇由跟我学历史公益会会员刘利民创作的《民国大学全景图:1948》的历史文章,并陆续开设了面向成人、中学生和少儿的不同专栏,甚至在每周末整理一周的读者提问并作出专业解答,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四个多月后,在这原本一百多人的公益会中,十几位坚持下来的成员组成了最终的核心团队。有的成员受到影响,专业选择了公众史学的发展方向;甚至有一位本科是计算机专业叫张黎的成员,本已工作多年,转而去海外重新开始读历史学本科、硕士。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新媒体环境下历史知识生产的组织机制和新的传播方式。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通过音频的方式传播,这就产生了《史豆豆历史奇遇记》的前身——音频形式的《史豆豆〈史记〉故事》,目前仍在喜马拉雅APP中的史豆豆故事中更新。负责任地讲故事是不变的宗旨整套作品的打造并非易事。例如第26踩迹怀胎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讲师赵四方博士,在浙江大学历史系做博士后时业余撰写。它讲述的是周朝始祖后稷诞生的故事:姜嫄踩过一个巨大的脚印后,就怀孕生下了后稷。

在描述姜嫄踩大脚印的情景时,赵四方最初写的是姜嫄踩到那个大脚印,她的身体猛地一震,感觉肚子里多了一个小东西,后来经陈新修订成这一脚下去,姜嫄的身体猛地一震就要歪倒下去,豆豆赶紧使足了劲儿拉了阿姨一把。姜嫄对豆豆说:

太奇怪了,我踩进这个大脚印时,身子突然震动了一下,感觉肚子里好像多了点什么东西。’”再经过几次语言打磨后,形成终版的这一脚下去,她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像触电一样,并加以叙述了自从那天踩了脚印回来以后,姜嫄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起来的过程,让情节合理化。

这一集的题目也由最初的神奇的大脚印

姜嫄产子反复推敲确定为踩迹怀胎这个更文雅的名称。考虑到孩子们的识字能力,书中对难读字,如后稷都有注音,配上了大脚印的插图,把小剧场中豆豆和安琪的对话作为引子。从初稿到定稿,真是体验了一把精益求精的过程。一篇稿件的产生过程必须经过多次打磨,团队成员遇到问题就会查阅专业书籍,相互讨论。很多时候我发出初稿,等收到返回稿时,上面批注得密密麻麻。这样反复多次,再经过专家审定,才能定稿。我相信我们的成果是经得起检验的。赵四方说。

如此专业的文史团队为何先选择对孩子们讲述历史故事?

陈新曾访问德国的柯伯基金会,观摩到一位著名的汉堡大学历史学教授在一个大礼堂中为一千多名孩子讲故事,逗得孩子们都很开心。回国后,陈新就给一些中学的历史老师写信,了解并研究中学生吸收历史知识和形成历史观的过程。

陈新说:

因为我研究史学理论,我特别重视历史意识的形成。我认为,孩子从五六岁到十八岁的青少年阶段,是他们形成基本的历史意识最核心的时候。我们可以积极地介入其中。

目前,史豆豆团队还推出了童话故事,聘请了国内权威的外国童话研究专家栾奇教授改写了《史豆豆<格林童话>》,未来,还准备推出各国民间传说故事,最终希望能把史豆豆打造成为一个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我们作为历史人,负责任地为孩子讲故事,创造性地转化传统文化,这是史豆豆团队的追求,也是公众历史文化传播的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