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时间:2021-05-13浏览:634


     本报记者 柯溢能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长达3740米的码头岸线上,全球各大班轮公司的巨轮频频靠泊,集装箱泊位座无虚席328日,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研一的40余位学生来到这里,上了一堂难忘的思政理论课。

大家乘车了解港口作业情况,各种颜色的集装箱一眼望不到边。

实地走一圈,我们对世界第一大港的硬核力量,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授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立程副教授向同学们发出这样的感叹。

 

走出去+请进来

发挥红色根脉优势

 

感悟实践伟力是学习党的光辉历程的重要手段。2020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亿吨,连续12年居全球港口首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72万标准箱,蝉联全球第三。

张立程在设计行读党史走进北仑时,不仅组织了同学们到党章学堂,学习张人亚守护第一部党章的故事,更思考了如何将党史学习与现实发展相结合,在历史情境中鉴往知来,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奋斗力量。

为此,这堂开设在穿山港区的思政理论课中,张立程请来了宁波舟山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身着棕色工作服的劳模用自己的故事,向同学们讲授工匠精神、劳动精神。

1980年出生的竺士杰曾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他独创的桥吊操作法,使得穿山港区的桥吊一年能多做100多万个标准箱,相当于多出一个多泊位的年作业能力。学校即将开设的《中共党史专题》课程中,我主讲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与历史自觉》,在对国情的深刻认知中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能够更加明晰今天的历史方位。”“创新不问出身,我们从竺士杰同志身上,就看到了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工人队伍形象。张立程说,同学们从榜样身上能够真正感知劳动创造了价值,劳动创造了世界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00年来,浙江大地涌现了无数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共产党人,产生了许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物、精神。浙江大学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把学习党史与学习党的创新实践结合,依托浙江红色根脉优势,淬炼红色信仰,砥砺奋进意志。张人亚收藏了党章,党章也收藏了他。在宁波党章学堂,看到只有巴掌大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复制件,软件学院研一学生唐李君深有体会,他对革命的信仰,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2016年以来,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辟了嘉兴南湖、湖州安吉等一批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行读中感知浙江、感知中国。据统计,目前已开展现场教学活动100余次,覆盖师生近10000人。

 

      党史+案例

      带着国情调研进课堂

 

      “你的家乡有哪些红色基因,可以分享给同学们?

      当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晓梅副教授发布这个讨论课题时,管理学院大二学生汪铃杰想到了今年寒假在家乡四川达州开展的社会实践。我的家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战后方物资和人力重要供给地。他说,中国工农红军在达州的胜利,不仅展现了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更彰显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社会实践是同学们利用假期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方式,浙江大学的思政理论课课堂充分运用同学们的实践成果,将国情研习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王晓梅的这堂课上,通过24个学习小组的24篇调研报告背后的实践分享,让学生依托案例分享互动,为课堂加料把课程讲活,将回乡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带入课堂,把家乡的故事讲给同学听,通过丰富的案例更加深刻诠释理论的魅力。课程案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结合师生实践不断更新。王晓梅说,新鲜的实践成果一方面可以丰富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案例,另一方面可以扩展现场教学的场域。

在讲授全面深化改革专题时,王晓梅把自己带领学生在大陈岛开展的社会实践引入课堂。这次社会实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大陈岛的变迁、改革与发展,感悟大陈岛垦荒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她将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融入专题,通过视频探访形式,让同学们体验了一把虚拟实践。

近年来,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将实践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采用诸如家乡的抗战”“解放”“抗战家书等形式调动学生将返乡社会实践成果带入课堂、成为课堂上最生动的案例。学校通过党史+案例的模块教学,变一人讲大家讲,用小故事演绎大道理,让小课堂发挥大功效。让思政课更有历史味,让党史学习更具现场感,使学生真正在历史情境之中,感悟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