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百日间

时间:2021-06-11浏览:1153


 

顾叶恋

从东三门进入紫金港,沿着遵义西路一路向西,就能在药学院对面看到一条南北贯穿的小路,路口的指示牌上写着三个大字飘萍路。考考大家,你们知道这条路命名的渊源吗?没错,这正是为了纪念我们传媒学子的一位老学长——新闻全才邵飘萍。

在浙江大学前身——浙江高等学堂的求学时光里,邵飘萍萌发了新闻救国的理想,并且立誓愿终生以之。在杭州办报的三年时间里,邵飘萍坚持以笔为枪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先后被捕3次,下狱9。可他不但没有因此退缩,反而更加锐意革新。1918年,已经名闻天下的邵飘萍辞掉了《申报》的要职,克服万难自办《京报》,开创了20世纪中国独立的新闻事业。创刊当日,他大书铁肩辣手四个字悬于编辑室正面墙上,决心将《京报》办成人民大众自己的喉舌。

1925年春,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京报》也因此成为中共重要的宣传阵地,被称作一张承载中国报人光荣与梦想的报纸

翻开浙大校史,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位同样嫉恶如仇、秉笔直书的先生,他就是林白水。1898年,林白水赴杭参与创办求是书院,并担任书院总教习。作为中国最早用白话撰写文章的报人之一,林白水提倡的白话其实就是真话。他无情鞭笞上层社会的黑暗,深入街头巷尾听取民众反映,采写关于洋车夫等底层生活的报道。1925年,林白水创办的《社会日报》报馆险些被砸,接连收到恐吓信的他考虑到家人的安危,萌生了退隐的念头。消息一出,林白水在五天内收到了两百多封读者来信,封封恳请他继续为生民请命,为百姓办报。在次日的《白水启事》上,他写道:青年学生们都劝我放大胆子,撑开喉咙,照旧地说话。我想,世间还有公道,读报的还能辨别黑白是非,我就是因文字贾祸,也很值得。当天的时评又出现了白水的署名,他再一次选择了留下。

渐渐地,萍水二人的名字成了国内新闻界的传奇,但同时也成了卡在反动军阀喉中的一根鱼刺。1926年,一个带血的黎明到来了。425日,北京东刑场传来一声枪响,一代报人邵飘萍应声倒下。同年86日,林白水在同一地点罹难,二人遇难相距不过百日。他们因说人话不说鬼话,说真话不说假话惨遭杀戮,这成为中国新闻史上最悲怆的一幕。人们悲叹萍水相逢百日间,寓哀思于不言之中。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寻根校史文脉,老一辈新闻人的办报主张与人生信条,恰如求是校训一般在我们内心震荡。一百年风雨兼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活跃着新闻工作者的身影,他们以笔为枪,以镜头为盾,记录时代风云,维护公平正义。如今,新时代的浙大传媒学子参与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冲锋在动荡不安的战斗地带,记录国家发展,见证脱贫攻坚,在疫情前线寻找治愈人的力量。你看,哪里有重大事件,哪里就有记者;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传媒人!

时至今日,走在飘萍路上、启真湖边,我们更应心怀国之大者,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