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立足课业实际,合力知识“加餐”

时间:2021-06-25浏览:286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数学基础课程,内容抽象,课堂知识密度大,被称为同学们学业生涯中的硬骨头

基础课难学,但必须学,而且必须学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浙江大学各院系突出学科特色,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开设直播课、举办讨论会、建设自习室等课程答疑形式,为学生提供课堂外的知识加餐,夯实学科之基,补足知识之缺。

 

学好基础课,练就真本领

 

为了解决难学好必须学的矛盾,数学科学学院通过收集老师反馈、询问助教意见、联系各个院系进行地毯式访谈,发现了学生对集中答疑的需求。

这两天,教授数学课的老师们在紫金港校区开了一场专家会诊,集中为学生把脉问诊。电气工程学院则开辟了集体自习室,每晚六点半,热闹了一天的电机工程楼108会议室就会按下暂停键,成为同学们的学习加油站。一支笔,一张纸,一行行算式。数学科学学院答疑会上,老师们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现场演算,亲笔推导。与习题讲解课的大水漫灌不同,师生面对面的朴实教学方式,放慢了教学的节奏,有的放矢地给学生补短板,潜移默化地传递严谨的数学思维。当然,老师们讲的还不止这些,学业困惑、生涯规划,知无不言。

竺可桢学院2020级本科生邱日宏来到答疑现场,向老师们请教了多元函数和线性空间的问题,他说:

我很珍惜这样一个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老师的点拨让我能够站在更加宏观的视角上看待数学的世界,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解数学之后由衷的满足与快乐。

同样作为基础课程的化学课程,知识体系庞杂,课程难度大,是理学、医学、药学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受到网课教学的启发,化学系学业指导中心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为同学们授课、答疑、解惑,构建了点面相辅、线上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多层次助学体系。在直播课上,高年级同学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技巧、需要注意的问题细节,传递给学弟学妹,成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

今年,化学系学业指导中心在B站上开通账号,把录播视频上传到网上,让化学学习资料和资源惠及更加广大的群体。目前,已累计开展了13次共计23小时线上直播授课,形成了14份涵盖各类别层次的化学教学视频和配套的教学文件。

 

党员带头,志愿精神就在身边

 

为知识加餐中,浙大师生把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作为党员亮身份、做表率的表现形式。

数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贾厚玉是数学课程答疑会的发起人,他说:

苏德矿、谈之奕等老师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不仅解答学生的具体课程问题,更能给他们一些未来发展的建议。未来我们将进行定期课程答疑、准备生涯规划分享和学术报告会,全方位满足同学们的个性化需求。

在问与答之间,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的“weshare”有约服务站走在了前面:主动联系师生、认真检视反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及时有效反馈整改举措,回应师生关切问题。

软件学院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构建了基于科研实习社群的流动先锋党支部,实施党建+”工程,推进研究生学业指导工作。党员学生主动作为,对低年级研究生课程学习、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等开展朋辈帮扶,成效显著。

电气工程学院发挥学生党员在本科生群体中的关键少数作用,每天有党员在集体自习室值班,帮助同学们解答课程问题,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高年级党员会定期在自习室中开展学习讲座,梳理重点难点,讲授学习方法。

创新方式方法,电气工程学院让每个学生支部承包一门专业课程,建立线上答疑群,利用社交平台的时效性,精准地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做到疑问在线解答、难点及时攻破,绝不把问题拖到下一堂课。

电气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周子航是《大学物理(甲)》和《信号分析与处理》学习讲座的主讲人和答疑群的负责人,他说:作为党员,我要发挥自己在学业上的优势,从小事做起,尽己所能帮助身边人。”“学生党员行动起来,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出发,帮助同学答疑解惑,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学风,提高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汤海旸说。

(徐知源 柯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