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门课上,感悟生命接力之美

时间:2021-06-25浏览:401


学生记者朱晖洪

我希望器官捐献与移植这颗大爱的种子以及课程所传达的热爱祖国、关爱健康等宝贵的价值观,可以通过一位位听课学生传播到一个个寝室、一个个家庭,一整个社会,让大爱洒满人间。作为《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生命的接力与延续》的主讲教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徐骁说。

走进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可以看到一幅幅以器官捐献为主题的公益海报,这是由修读浙江大学《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生命的接力与延续》通识课程的学生们创作的。课程的类别为通识选修,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在这门大师云集的课程中,同学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的相关知识。

学生们提交的期末课程作业精彩纷呈,除了宣传海报,还有研究论文、改编歌曲、公益视频等诸多形式的作品。课程之后,还有一些学生登记成为了器官捐献志愿者。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器官移植国,器官移植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群众对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的了解和认知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借由这门课程,向同学们介绍器官捐献与移植学科,进一步引申到民族、法律、文化、教育、科技、宗教、经济等多个方面,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公益心和国民意识。

2017年,徐骁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主管学院本科生教育教学工作,那时便有了给全校本科生开设一门通识课程的想法。同时,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和器官移植专家,他也想借此课程,带给同学们一些兼具实用性和价值引导的内容。

如何让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本科生理解专业概念和理论?在课程筹备过程中,课程组针对学生专业分布广、背景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的特点,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做了创新,并组建了一支由院士领衔、权威专家授课的强大教师团队。老师们结合自身行医经历和真实病例,分享宝贵的学习方法、人生感悟以及成长经历,传递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设计中,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相贯通,多维发力培养人才。比如,在课堂上,老师们会采用器官分配模拟案例形式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供一些肝移植等待者和器官捐献者的资料,让学生们通过思考和讨论去决定器官的分配,从而对国家器官分配政策有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同时,课程也会组织同学们参观无语良师纪念碑、脑库等实践活动,兼顾科学性和人文性。

此外,课程还会通过介绍药物与新材料研发,器官修复与组织再生,医疗装备创新等先进技术对医学事业的推动,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切实体会多学科交叉融合之美,进而激励他们开拓创新、学以致用。我从学生们听课时认真的姿态,互动时活跃的思维,每一份有思考又充满创意的期末作品中,看到了祖国新一代青年最美好的样子!徐骁表示,他十分感谢浙江大学师生和社会各界对课程的关心和支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明显增强了,还有不少学生主动成为传播器官捐献大爱精神的使者。同时,徐骁寄语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辜负宝贵的每一天。

而徐骁也表示,接下来,课程组要努力地把这门课程做得更好,在教材建设、线上课程等方面继续下功夫,做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