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研修班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时间:2021-07-23浏览:860


 2021717日至18日,“第一期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研修班”以云端形式成功举办。来自浙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马来亚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莫斯科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澳门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272所高校和单位的近五百位学者齐聚一堂,共享学术饕餮盛宴。本期国际研修班由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联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文学跨学科研究》(A&HCI收录)、《世界文学研究论坛》(ESCI and Scopus收录)共同举办。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聂珍钊教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笛教授,《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杨革新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等知名学者与会主讲并参与交流。

在开班仪式中,杨教授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以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为宗旨,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在指导思想、基本观点、理论架构、术语界定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研修班第一讲由聂珍钊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授课题目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与批评实践”。聂教授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用伦理的观点、方法和术语阅读、理解、分析和阐释文学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它以文学文本(文学作品)为主要批评对象,以伦理选择为基础理论,以人类文明三阶段论、伦理选择理论、文学伦理表达论、文学文本论、文学教诲论、语言生成论为基本观点,依托新时代背景,立足当代文学批评现实,坚持自我价值立场,反思当代文学批评基本问题,致力于文学基础理论体系创新与重构。研修班第二讲由吴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授课题目是“斯芬克斯因子:冲撞、救赎和升华”。吴教授从斯芬克斯形象与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因子的要素与隐喻,以及斯芬克斯因子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等三方面对“斯芬克斯因子”进行了详尽阐释。研修班第三讲由苏晖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授课题目是“伦理选择: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基础与核心范畴”。苏教授结合中外文学作品,从概念要义、批评方法、伦理智慧及启示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伦理选择”这一核心术语的理论要点和批评实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论述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基础与核心范畴。研修班第四讲由杨革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授课题目是“伦理身份与文学文本解读”。杨教授从伦理环境与伦理身份、伦理身份与情感表达以及身份错位等方面展开对“伦理身份”这一核心术语的深度阐释。研修班最后一场由尚必武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授课题目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尚教授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产生的历史和理论背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独特话语体系、文本真相的浮现及其跨学科拓展四方面展开阐述,指出正是在“伦理转向”的大潮下,文学伦理学批评在新世纪之初迅速崛起,并成为当下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总结会上,聂珍钊教授语重心长地谈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身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致力于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促进中国走向世界,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有鉴于此,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时,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而是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文学伦理学批评自2004年提出已走过17年的奋斗发展历程,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认可,为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了力量,这是所有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最后,聂教授对广大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者表达了诚挚谢意并致以真挚祝福。

/会务组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2021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