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浙大学子让党史记忆走上“云端”

时间:2021-09-17浏览:462


学生记者 陈依源 厉中涛

这个暑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共产党这样走来暑期社会实践团组织师生九十余人,以党史青年行专项活动为依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赴辽宁沈阳、浙江嘉兴、江西瑞金等512地,沿着红色路线,采访红色人物,讲述初心故事,上传云端教材,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00“00讲党史

打造青春版思政课

 

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是学生微党课宣讲团的目标。

正式出发前,宣讲团成员集中开展党史理论学习,并将学习成果汇总成党史笔记。已经是预备党员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韩宁在撰写党史笔记时很有感触:学党史、党章党规是为了学以致用,把过去的经验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纸上得来终觉浅,想要真正地学好党史,需要深入实地,以脚步丈量历史,靠实践获取新知。因此,这一批“00宣讲员,在党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深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南湖革命纪念馆等多个红色纪念馆,从课堂来到现场,由青年来讲述百年初心,开展学生微党课

他们将实践故事、所见所闻、心得体会-融入微党课,将书本上学到的大理论与青年群体关注的小事件相结合,将史料语言“00大学生常用的流行语言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党史故事年轻人讲给年轻人听

 

新老党员共话初心使命

做最有温度的传承者

 

聆听并讲述老党员的初心故事,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是学生采访员的使命。

从获得光荣在党五十周年纪念章的老党员林庆生,到亲身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革命老兵何庆,再到率先垂范,躬行践履,用朴实和纯粹在基层坚守的老干部杨人灿、刘带发……实践团成员与他们一起,共话初心使命。

今年已经是94岁高龄的何庆,不顾天气炎热,坚持将别满荣誉勋章的军服穿戴整齐,才开始接受采访。他对于自己曾在哪个部队服役、攻打哪座城市等细节记得十分清楚。提到抗美援朝返程时,何爷爷说:

我们从战场回来到安东,先要洗澡剃头,以免有细菌。然后火车把我们拉到苏州,再从苏州到吴淞口,最后到宁波……”20余岁的年纪,我们持笔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何爷爷却扛着枪炮奔走于战场。从亲历者讲述的战争细节中,大家进一步了解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全中国的艰难历程,也进一步体会到革命老兵的杰出贡献,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这么多年,好像成为习惯了,总是还想着,去看看工作做得怎么样,尽管已经退休多年,腿脚不便的刘带发却依然会走上5层楼梯参与社区里的党员会议,关心着社区的发展和村民的生活。听完刘奶奶的讲述,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许翊君在采访稿中写道:在为老人始终关怀民生的澄澈心意而感动的同时,我们也添上了几分敬意。从刘奶奶身上,我们感悟到了在基层的共产党员,对人民的责任和坚守,也加深了对不忘初心这四个字的理解——紧紧将人民的利益拴在心中。于是,实践团成员撰写深度采访稿、拍摄系列视频,将老党员的初心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数字赋能盘活党史文化

线上展馆助力云端教学

 

使实践成果落实落地,见行见效,是实践团的努力的方向。

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在党史教育中的作用?实践团指导老师、人文学院团委副书记潘颖超认为,最重要的还在于创新。浙大师生在社会实践成果立体化传播方面有着鲜明的创新性,实践成果不再局限于平面化的文字和照片,而是利用数字3D展馆,引入全景模式,侧重互动体验,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跟着实践团的步伐,走访红色圣地,了解党史文化。

以实践成果为素材,以3D全景为载体,以亿间教室平台为依托,成功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和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做成了3D线上展馆。在数字展馆中,仅凭鼠标移动和点击,就能实现720度全景的视角转换,零距离游览线上展馆各大展厅的同时,现场参加实践团开展的宣讲微党课。在这个有声、有色、有动的数字展馆中,浸入式体验代替简单宣传,实景化观摩代替图文展示,整体化感受代替视频解说,利用先进数字多媒体技术,促进实践成果深入化和实践传播立体化,助力党史记忆走上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