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报表|浙江大学盘活空间,筑起求知求学高地

时间:2021-09-25浏览:1067

党史学习教育中,浙江大学扎实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我为院系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校开辟“实事报表”专栏,通过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聚一份力量,让师生群众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速写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青溪一舍的“两弹一星”精神主题育人空间中,《马兰谣》正在播放,视频短片讲述了浙大校友林俊德院士等中国核事业先驱在马兰基地艰苦创业的故事。往里面走,陈列着浙江大学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校友代表的珍贵照片和实物,有王淦昌院士的笔记本、程开甲院士的成绩单,钱三强院士的讲话稿、赵九章院士的学籍薄。科学精神代代相传,校友的光荣事迹激励着新一代浙大青年怀揣家国情怀,将个人事业与祖国发展联系起来。

党史学习教育中,求是学院不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内涵,让空间发挥更好的育人作用,成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空间育人,提供成长营地

到了期末“考试周”,学生社区中的各类育人空间则摇身一变,被赋予了自习室的功能,同学们可以足不出“寝”开展学习。空间中还配备了各类谈心讨论室,不管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还是想和老师们谈话交流,都能就近找到合适的房间。

在偌大的校园中,各单位或盘活闲置空间、或布局新建空间,设立自习室、讨论室,让学生不再为学习场所发愁。自习空间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和快车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公共管理学院通过前期调研,发现了学生反映的自习室不够的问题。借搬迁新楼的契机,公共管理学院规划了这间占地200余平、拥有100余个座位的学生自习室。整齐的木质桌椅,葱郁的室内绿植,随处可见的电源插座和全覆盖的无线网络,吸引着同学们来这里自习。

学院通过召开‘院长书记与师生面对面’等座谈会深入调研明确需求,对于学生们期待最大的公共研习空间,学院精准服务切实解决。”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姚晨说,“学院不仅给自习室配备了各种家具和基础设施,还制定《自习室管理规定》、安排专人值班,同学们能够更加安心、舒心、静心地自主研究和学习。”

工程师学院在新建大楼34层开辟1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公共交流空间,在学生公寓“至善楼”装修改造公共自习室、健身房等空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则在紫金港校区东四教学楼514改造了温馨的教师休息室,为师生提供轻松对话的环境,在从容的讨论中碰撞思想的火花。

在浙江大学,同学们不仅拥有充足的学习场所,更能健康地学,快乐地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建设的“悦享空间”心理辅导站显得别具一格。登上玉泉校区微电子楼3楼楼顶,一抬头就能看到老和山上的袅袅云雾,习习山风从远处拂来,将压力与疲惫一扫而光。学院在这500平米的露台上策划举办心理沙龙、文娱游戏、座谈交流等多种活动,使“悦享空间”成为学生们的心灵栖息地。

以文化人,承载学科特色

柔和的灯光,淌过米白色的墙布,晕开在创作大案桌上。在艺术与考古学院美术系的公共研习空间,时间被调慢,墨香氤氲在笔筒和书架的丛林中,灵感生根发芽,跃动于笔尖与刻刀之上。在这细腻温婉、质朴古雅的氛围中,每位学生拥有个人座位,可以安静地进行艺术创作。

在隔壁的交流讨论区布置着方形茶几和座椅,古色古香的茶桌提供了师生间品茗畅谈、舒适开放的交流空间。一动一静、一开一合,艺术与考古学院的研学空间考虑到了学科的特殊性,为同学们设置了兼具开放性与私人性的空间组合,促进公共交流与个人的艺术创作。

学院营造的研学空间本身具有较高的可观赏性,在空间内开展的活动则注重内容和形式兼备,提倡本体、受众、技术相结合,促进本、硕、博学生的互联互动。”艺术与考古学院美术系系主任池长庆教授说。

艺术与考古学院美术系公共研习空间是研工部“研学空间”的一个典型。为进一步优化学生学习研究环境,充分发挥实验室、研习室等空间的育人功能,打造思政、科研、学习一体化育人空间,推进导学育人共同体建设,各个院系因地制宜或开辟或改造各类研学空间。目前,已建设20个公共研习空间,30个导学育人空间。

党委研工部部长张荣祥说:“在研究生日常研究和学习的空间中,我们融入思政内涵,打造浸润式育人环境;同时也紧密结合学科特色,促进学科育人。为学生科研学习、导学互动交流提供和谐环境和卓越生态,推进学科育人与思政育人的有机协同和相互促进。”

在校园内,学生空间像是七彩拼图,每一块都被赋予了特色功能,在排列组合中映照出绚烂的色彩。贯穿紫金港校区东教学区的学生长廊已经建设到二期,最新上线的校园“墙上媒体”涂鸦墙,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这里散发着年轻、活力的气息,多方面展现了浙大校园的风貌风趣,让怀揣奇思妙想的浙大学子拥有着无限可能。

人文学院发挥了空间服务的功能,特别设立“党员服务站”。学院通过设置“人文学院号码百事通”咨询热线,秉承“最多找一人”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学生事务、生涯规划、办事流程等官方回复。


收获

浙大蓝田学园2019级本科生刘斯堃:一站式综合社区服务站的设立,为我的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过去办理学业成绩证明、在读证明等常常要往返于蓝田和纳米楼之间,现如今足不出户在一站式服务站即可办理,为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一站式服务站内有学园各个部门的办公室,全方位无死角地服务学生生活。此外,一站式服务站也是一个心灵港湾。在这里,有专业心理咨询师值班,日常学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心事,在这总能得到解决。

浙大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生蒋瑜芳:在研学空间建设过程中,学习室不仅添置了公共置物架、大书架、空气净化器等硬件设施,还融入了红色图书角和导师寄语等文化元素。在这里,我能和一大群有着共同信念的人,一起做持续精益求精的事,挥洒着拼搏向前的青春热情。这一个温馨的、具有特色的学习室犹如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书籍,潜移默化地对大家进行熏陶、塑造、约束,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


手记

在建设学生空间的过程中,各单位发动“读心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打造各具特色的学生空间。学生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两者发生了各式各样的“化学反应”,或提高学习效率、或维护心理健康、或营造创作氛围、或开辟服务渠道。在浙江大学,学生空间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个房间,更是成为了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塑造、自我成就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