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延安路,浙大学子不忘报国赤子心

时间:2021-09-30浏览:671


 

抗日先锋出陕北,开国略阵报延安。这个暑假,浙江大学青年素质发展中心赴陕西省党史青年行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红色探索中追寻先辈足迹,在走访调研中感受时代变迁,在创新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寻根筑梦,重温红色记忆

 

岁月抹不去先辈们奋斗的足迹,红旗引领着青年再寻百年党史的记忆。寻根探源,浙大学子先后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等地。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残旧简朴的窑洞中,敌后抗战、解放战争的军令曾从此处发出。艰苦的日夜与奋斗的身影悄然汇入历史长河,然而为革命、为国家、为民族甘将热血洒九州的红色精神依旧激励着同学们,虽年代渐远,但历久弥新。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周舒郁说:

实践一行让我们对红色文化的感受更加深刻,革命精神在我们亲眼看到窑洞中的景象时变得鲜活起来,从此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几代躬耕花璀璨,鲜艳,承前矢志更芳芬。百年党史,老党员筚路蓝缕换今朝春华秋实;中华复兴,吾辈青年继往开来仍需砥砺前行。此次陕西之行,浙大学子采访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石光银治沙四十余载、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出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的故事令浙大学子肃然起敬。

回首治沙往事,他给予浙大学子深情的寄语与殷切的期望:

要学习知识,依靠技术,不蛮干;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踏实干;要团结党员,联合人民,一起干;要坚守初心,下定决心,一直干下去。听完了老人的光荣事迹与谆谆教诲,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叶芷琪说:

人民会记住这些矢志不渝的奋斗者,中华民族的精神荣光与血脉在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与奉献中得以延续和传承,给予时代以生生不息的力量。

在战场上为国流血牺牲的战士,无疑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浙大学子在延安市八一敬老院拜访了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李福功和张洪山两位老人。

生于和平年代,我们作为扛起民族复兴之担的新一代红色青年,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20级本科生林映琦有感而发。

 

走访调研,体味时代变迁

 

在梁家河,浙大学子通过走访调研,深刻认识到,从一穷二白贫困村到现如今特色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幸福村,村子的飞速发展与巨大飞跃离不开先行开拓者与年轻一代的接续奋斗。依托当地的红色资源与旅游资源,村民们兴办农家乐与商店,迎接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村子现在修好了马路,每天都有观光车接送游客和村民们出行,梁家河的村子美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从而真正实现了文旅有机融合,助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延安的一大名片,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大背景下,利用好红色资源,是延安文旅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延安产业升级的一大全新探索。

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数字交互设计、英雄人物塑像与VR(虚拟现实)等现代化技术将游客一下子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透过石墙上的小孔,映入眼帘的是模拟抗战时期硝烟弥漫、大地震颤、平民四散的逼真的立体投影场景。

来到红街,望着红色情景剧《再回延安》中爬雪山

过草地的红军战士,观众不禁潸然泪下。延安用自己的方式,创新而真实、动人又真诚地为来到红色圣地的人们讲述着那些不能被遗忘的故事。浙江大学医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仔薇说:

如何讲好红色故事、凝聚红色力量,圈粉无数的延安给出了答案。这一切带给我们的体验比任何教科书、任何说教都要更为深刻,更有力量。在兼顾红色文化价值本真的同时,将红色记忆融入现代智慧成果之中,红色文化因此焕发出新的生机,谱写出历史文化记忆的独特篇章。

 

创新实践,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浙大学子怀着崇敬之心,在中共延安市委党校开展了延安精神微党课专题学习活动,用心体悟革命先辈们的奉献精神与英雄气概,感受其在当今时代依旧涌动的磅礴力量。

浙大学子通过视频观看、专题分享、互动问答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并在抖音、微博等平台进行同步线上直播,受到了广泛关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9级本科生周一诺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扎根基层,大有可为。想民之所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为民办实事,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与尊重,才能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如何激发红色文化的活力,让其在新时代拥有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和更多受众,浙大学子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实践团将百年党史

陕西特色等主题融入到红色原创设计作品之中,在抓住红色文化厚重精神和丰富内涵的同时,使其与具有浙大元素的俏皮卡通形象相结合,制作出广受年轻人喜爱的钥匙扣、团扇、明信片等文创作品,以此更增添红色文化全新的时代魅力。

(章易博 郑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