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紫金港,温暖与感动同在

时间:2021-12-06浏览:744

冬日的暖阳,照在紫金港校区东大门内的银杏树上,青青草地和金色的银杏叶交相辉映,衬托着校园的勃勃生机。

日子在静静地恢复,一切都回复到原来的样子。

但过去的一周,疫情突然来袭,声下的紫金港校区,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大考。

1125日下午杭州市通报2例无症状感染者,紫金港校区封闭管理,到28日紫金港校区解除管控,杭州全域为低风险地区,仅仅只用了72小时。灿若星辰灯照亮了紫金港的不眠之夜。在这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行动中,到处活跃着年轻人的身影,到处都能看到青春的力量和担当。

应对疫情的姿态,考验着学校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也折射出师生员工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疫情之下,全校上下从容面对,快速响应,温暖互助,各界齐心,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遭遇战。

启动应急预案,全员核酸检测快速有序

封校来得十分突然。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研究生二年级的毛燕燕告诉记者,1125日下午4点左右,自己所在的微信群开始讨论紫金港校区即将封闭管理的消息。一开始大家也不确定情况,大概下午6点左右,学院通知我们全体学生开会,进一步明确疫情情况,封闭管理校区并安排了核酸检测。毛燕燕说。

晚上755分,消息得到了证实。浙大发布发布权威消息20211125日下午,学校接杭州市疾控中心通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发现外地疫情关联病例。为迅速切断传播链,根据省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命令,紫金港校区予以封闭管理。这则消息一经发布,阅读量快速增加,没多久就突破10万。阅读量暴增的背后,牵动的是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心。

据了解,学校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突发疫情处置指挥部,下设六个工作组分线开展工作。学校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学校迅速进入应急状态,积极配合省市区疾控部门全面细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严格排查并落实重点人员的管控。经疾控部门确定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者,全部实行了集中隔离观察,重点排查风险人群共1864人,均采取管控的措施。目前以上人员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学校也迅速组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晚9点左右,紫金港校区内5个用于首轮集体核酸检测的检测点就投入使用,师生可就近选择检测点。

计算机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陈健表示,各学院按照通知依次有序开始检测,我大概是1140分前去检测的,十分钟就做上了,很快。

25日当晚,许多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其中一个视频显示,医护进场时,热烈的掌声在一群正在排队的学生中响起,场面暖心;另一个视频显示,许多学生一边排队,一边淡定看书,秩序井然。

据了解,被封校滞留的师生中,还有一些跨校区前往紫金港校区上课的师生。随着夜幕降临,浙大为师生们准备了姜汤、盒饭、绒毛毯,为这场寒夜里的战疫增添了不少温暖。

亮起灿若星辰灯,师生守望相助同御风雨

我申请到防疫一线去”“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医学生,让我上”……

如果说,这几天的时间内,谁在校园内陪着医护人员的时间最久,志愿者当仁不让。

25日晚6时竞相报名,8时集结培训,10时奔赴各个监测点位,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信息录入与秩序维护……一盘棋子在应急指挥下迅速激活了。这几天来,浙大先后有824位同学主动请战,加入抗疫志愿者的队伍,经过集体培训分赴各校区开展信息采集、秩序引导、物资搬运等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们筑成了一堵坚固的墙,耐心的帮助与解答,为这个寒冷的冬日增添着温暖。

除去滞留人员,紫金港校区拥有数万名师生,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庞大数量的核酸检测与信息录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熟练地操作每一个流程,志愿者们默默感谢老师同学们的包容,也感谢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

来自求是学院丹青学园的方能,是最早一批报名志愿者的同学。即使是大一新生,他也冲锋在前。25日晚上,他自愿报名前往玉泉校区邵逸夫体育馆协助核酸检测工作。穿上全套的防护服,深夜连续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份挑战。经过短暂的休整,第二天一早,他又同一批志愿者前往西溪校区羽毛球馆检测点,继续他的志愿服务之旅。凌晨两点多,乘坐着印有浙江大学字样的校车返回紫金港校区,我听到路人对我们大喊浙大加油。那一刻,觉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值了。

这一刻,不分年级,不论专业,大家都是浙大人。这一刻,灿若星辰灯亮了,这盏只在开学、毕业、校庆、重大节庆才会开启的明灯,当晚照亮整个紫金港校区。

两位浙大情侣建立了浙大物资互助群,互助分享。短短几分钟,上百条互助信息、一句句暖心的加油,在共享文档中呈现。

1125日晚上735分,王舒悦和尹俐清创建了第1版浙大校内物资互助需求共享文档,至1127日早上1019分,这份共享文档已更新至第252版。这一晚真的很温暖。尹俐清感慨,文档一发就有很多同学立马跟上,转发、更新、整理、完善……打开文档,越来越多的需求因为已经解决被标为灰色。

我和王舒悦也是互助群的受益者。尹俐清说,25日晚,在东4教学楼忙着运维的他俩不仅收到热心同学送来的充电器,跨校区来上课、需要打地铺的王舒悦还收到了一条厚厚的毛毯,那一刻,心里瞬间被暖到了。

这份温暖,在源源不断地流淌:互助文档里,紧缺物品的信息不断被更新着,远方的、友校的各种各样的祝福,也从四面八方涌来……

连接高清直播,一个人的教室依然激情满满

早八依旧,准时开课。1126日早上,学生在寝室打开电脑上网课,而在几百米外的教学楼里,不少老师站在只有自己一人的教室里,对着镜头讲授课程。

疫情突如其来,浙江大学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秩序并未被打乱。1125日当晚,部分课程就改为线上授课。26日早上8点,和往常一样,紫金港校区准时开课,659门课程、1009个班级转为线上教学。

即使教室空无一人,很多老师依然选择到教室为大家直播讲课。

浙大教师在空无一人教室直播上课这一话题随即登上热搜。其中,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滕元文老师面对空荡荡的教室,依旧认真演示栽培中修剪工具使用手法的一幕,令许多网友印象深刻。

不过,在滕元文老师看来,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教学活动。他告诉记者,事发突然,我的电脑没有带在身边,而且在教室上课效果更好,所以去了智云课堂上课。

滕元文表示,园艺植物栽培学这门课应有53名学生上课。

在空教室感受确实不太一样,需要去想象有学生在。实际上还是比较困难,因为讲课时和学生有面对面的交流很重要,要通过学生的眼神了解情况。所以,我们只能尽量地去想象,调动情绪,激情饱满地上好这门课。

除了滕元文,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老师孙盾、医学心理学老师张宁、理论力学老师张文普……老师们如学生在场般认真讲课,不少老师还写了满满一黑板字迹端正的板书。虽然没有学生在场,但每个老师都激情饱满。

电气工程学院孙盾副教授25日下午在紫金港校区上完课,又留下来为学生答疑。答疑结束时得知,校区封闭管理。孙盾度过了难忘的一夜,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排队接受了核酸检测。

孙盾26日上午的课是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共有3节,从950分上到1215分。她来到西一教学楼503教室,拍了一张照片发到钉钉群里,告诉同学们,老师已就位。

照片里的教室虽然空无一人,但我的学生们都在线上,我们还是在一起的。她说。

孙盾熟练地调试设备,开始对着镜头讲课,响亮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毕竟最近一年多来课堂里都坐满了同学,突然在讲课时看不到学生们回应的眼睛,还是感到不习惯。孙盾说,这种不适应的感觉在讲第一节课时比较明显,讲到第二节课时就几乎消失了。她顺利地讲完了三节课。孙盾说:

面对疫情,我们要团结起来,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事实上,对于线上授课,浙大的师生们已经非常习惯。据滕元文介绍,疫情出现后,浙大针对线上授课进行了教室多媒体改造,配备了多个高保真音响,高清直播录播系统与智云课堂连接,直播录播十分便利。

落实校园管控,滞留紫金港的师生分批有序离开

112720时,全校两轮核酸检测采样107286人次。另外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意见,28号下午对风险特别的管控区域的人群组织第三次核酸检测,检测6672人次,结果均为阴性。1127日上午,滞留在紫金港校区无固定住宿的师生开始分批有序离开。登上开往其他校区的校车,师生们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他们说,过去的两天,全体浙大人同心抗疫,温暖与感动同在。

这些师生1125日以来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不属于认定的密切接触者或次密切接触者,且健康码为绿码。离开紫金港校区前,他们完成了相关信息登记、了解自我防控要求、签署承诺书等程序。到达所在地后,他们还须进行14天的自我健康监测,7天后主动进行核酸检测。截至2818时,已有7337人有序离开校区。

1128日上午,陈健照常参加了一个课程线上小组会议。

大家适应挺好的,一切都很稳定,也有做很充足的准备。”“一切有条不紊,大家很淡定。毛燕燕说,感觉学习生活与之前相比没有太大影响,食堂、小超市供应依然充足。

此外,校区实行管控措施后,在省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统筹加强物资配给,全力做好饮食和各项生活服务保障。及时开放体育场馆和149个空调教室作为临时安置点,提供铺位750个,提供御寒物资7300余件及一批生活和防疫物资,保障滞留人员应急生活所需。同时设立疫情防控办公室联系专线,做好各类信息公开。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做好师生心理帮扶,积极争取师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感谢校友和社会各界捐赠防疫物资!

浙大加油,我们就在身后!口罩、消毒水(液)、防护服、行军床、厚棉被、睡袋、棉大衣、自热米饭、方便面、八宝粥、矿泉水……一辆辆满载爱心物资的卡车陆续抵达,车身上红色条幅的暖心鼓励给人力量。

121日,浙江大学5个校区同时安排新一轮核酸检测,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争取早日恢复紫金港校区正常运行。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结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本报记者 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