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宗汉英烈事略

时间:2021-12-06浏览:1142


马元佐

马宗汉是浙江大学前身浙江大学堂时期的学生,1907年与徐锡麟、陈伯平在安庆发动起义,用热血铺洒出了辛亥革命之先途。本文系马宗汉烈士次子马元佐先生对父亲的记述。

辛亥革命先烈马宗汉是我的父亲,他殉难时,我才4岁,不谙人事。后来从母亲和其他亲长的言谈中,又从有关的文字资料里,才逐渐了解到他的种种情况。这篇短文,便是对他短暂而又壮丽的一生所作的简要记述。

先父原名纯昌,宁子畦,别名宗汉子。1884330日(清光绪十年三月初四日)出生在余姚县柯东乡(今慈溪市宗汉镇)马家路村一户号称朝盛的大家庭里。祖名道传,任侠好义,为乡人所倚重。父广函,附贡生,在家开设米店,能周济贫困,在当地亦有一定声望。先父受家庭熏陶,少时即见义勇为,爱憎分明,听人诵读岳飞《满江红》词时,曾欣然说:长大亦当如此。”15岁进县城达善学堂读书。由于知识渐开,见闻日广,对当时政治腐败、外侮迭起的危急情景殊多感慨,因而常与有志同学一起纵谈国事,抨击时弊,以推翻清朝统治相砥砺。从此每日锻炼身体,即使假日回家也坚持不懈。又悉心攻读英语,以期能了解国际形势,积极为日后行动作准备。16岁时曾作述志一诗:

世上英雄原不亏,雄才亦许常人为。

如吾夙负平生志,当使声名千古垂!

寥寥28字,已清楚地展示了他不寻常的抱负。

投身革命

1902年,先父考入浙江大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在这里开始接触革命思湖,结识了不少热血青年,次年4月因参加学生罢课而退学回家。1904年,勉从祖父和父亲之命,曾考取甲辰年秀才,后终因无志仕进而归来,在离家不远的三山高等小学堂任教达两年。在此期间,除常以异族之祸,亡国之痛督教学生外,还多次从外地购求革命书刊,散发乡里,为扩大革命影响,散播革命火种做了不少工作。

19059月,闻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先父曾前往入学,并参加了光复会。19061月,为广结同志和学习军事技术,又随徐锡麟、陈伯平等东渡日本。后因清政府驻日使馆阻挠,学习军事的目的无法达到,而留日学生中,相得的爱国志士又不多,便于5月间与徐锡麟、陈伯平联袂回国。先父原拟在家稍作休息后,再去德国学习陆军。不意适逢祖父病逝,无法成行,从此深处陋巷,难有作为。先父自称这段时间真似日坐薪火之中。因而当清廷为缓和民意、分化革命而佯称准备立宪时,他立即挺身而出,一面撰文揭露其阴谋,一面与当地上层分子公开辩论,言辞犀利,锐不可挡。其时友人曾邀他重游日本,他答以实行(革命)必须内地,他国究非用武之地我辈宗旨已定,自然坚持到底,其投身革命意志的坚定,不可动摇。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光复会创始人之一陶成章先生在《浙案纪略》中说:浙江所以多义旅者,宗汉与有力焉,对马宗汉评价甚高。

勇举义旗

1907年初,先父获知徐锡麟已按计划捐得安徽道员,打入清政府内部,并要他前往安庆共图大事时,极为振奋。曾连发两信,表示准于阴历正月赴皖。后因病延至610日,才在上海和陈伯平一起溯江西上。他离家前曾对学生说:吾此行不能灭虏,终不返矣!公然表达了以身许国的决心。

两人到安庆时,徐锡麟已升任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会办,并已和秋瑾约定于78日(此为安徽主要头目均将至巡警学堂参加毕业典礼之日)皖、浙两地同时行动,以成声势。由于时间紧迫,先父和陈伯平便立即投入察看地形、熟悉人事等准备工作。622日,两人奉徐之命,又同往上海与秋瑾作最后磋商并采购武器。抵沪后因经费不足,先父不惜典卖衣服,始将所需枪支弹药办齐。

75日,当他俩赶回安庆时,起义时间竟因巡警学堂毕业典礼改在6日举行而被迫提前。徐、陈及先父于当晚紧急密议,决定次日先刺杀抚台恩铭。再关住大门将其余头目一网打尽,然后率巡警生占领军械所、电报局、督练公所等地,俟与城外新军会合后直趋南京。

76日(农历丁未年五月廿六日),震惊全国的安庆起义爆发了!上午10时左右,安徽省抚、藩、臬、道等大员陆续到校,进入礼堂就坐,毕业学生列队进场,向检阅台站定后,徐锡麟即大声宣布:今有革命党起事!并随声双枪齐发,向恩铭连续射击。陈伯平与先父冲入堂内,也向恩铭开枪猛射。此时在场官员惊慌四逃,徐命职员顾松迅速关上大门。不料该员拒不从命,因而除恩铭被击重伤,当天毙命外,其他反动官员竟被逃逸一空。

接着,徐、陈及先父便率巡警生急奔军械所,准备散发武器,扩大斗争。怎奈武库关锁极严,一时无法打开,而清兵已四面赶到,将军械所团团围住。3人乃指挥学生与敌人苦战,自中午12时直至下午4时,在此期间,陈伯平曾准备炮轰抚台衙门,先父也曾建议火烧军械所,以招引城外新军前来接应。但徐为防玉石俱毁,祸及百姓,均坚不同意。不久陈伯平战死,清兵发起冲锋,情势已十分危急,徐锡麟乃说:

徒委死无益,亟走,犹可为后图。断然命令先父立即撤走。最后,徐锡麟与众学生因弹尽援绝,当场被捕。先父虽已突围,且已在群众掩护下藏入一枯井中,但因搜捕甚急,眼看群众将被牵连而重新从井中跃出,并挺身上前说:

我本为救民而来,岂可连累于民?从而亦为清兵所获。至此,辛亥革命史上赫然有名的安庆第一次起义便被清政府镇压下去了。

声名千古

先父被捕后被整整折磨了50天。敌人穷诘党人,拷掠楚毒,先父始终不吐一人。824日(农历七月十六日),终于被惨杀在安庆狱前,年仅24岁,遗下一妻三子,元佐为其次子。

先父被害后,当地群众偷偷将他收殓,后并千里迢迢将他的灵柩护送来家。但当时株连甚严,家中大小或躲在船内,隐匿于野外河港冷僻处,或远避至慈城、五磊寺等地,不敢回家。因而先父的灵柩一直被露厝在数里外的施家山上,冷月荒丘,备极凄凉。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后,他的遗骸才被迎往杭州,与徐锡麟、陈伯平并葬于孤山南麓,称为三烈士墓,受到万人瞻仰。1981年,三烈士墓迁至南天竺,近年并修葺一新,并来凭吊者络绎不绝。家乡亦于1929年改名为宗汉乡。先父和其他革命先烈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坎里,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