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报表|浙江大学拓展育人场景,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

时间:2021-12-07浏览:1713

【实事报表】党史学习教育中,浙江大学扎实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我为院系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校开辟专栏,通过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聚一份力量,让师生群众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速写

每到蓝天湛湛的午后,我们总能遇到手捧书卷的浙大学生,在不同的校园空间碰撞思维、畅所欲言;每到绿叶成荫的盛夏,我们总能看到求是学子背上行囊,奔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开始新一年的社会实践。课堂之外,更有一片天地等待青年学生去闯去爱。为培养时代新人,浙江大学不断拓展育人场景,在时间与空间的共同作用下明理笃行、锤炼心性,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路径、指明了方向。  


到基层去,价值与行动相促相融

爱国与奉献始终是植根于浙大人血脉中的价值传承,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深层次的精神情怀。如何让信仰的力量穿越时空,在青年人中共情共鸣,让新一代浙大受人尊敬?浙江大学致力于推送学生到五湖四海、到全球和全国发展前沿去建功立业。

今年,为组织建立有志于从事党政管理岗位的学生培养训练体系,引导青年学生奔赴祖国需要的地方,学校启动“公毅计划”服务基层社会实践,成立了由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校团委、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及公共管理学院等13个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进一步优化校地选育衔接一体化培养机制。

暑期,学校百余名学生沿着首期“公毅计划”的路线前往四川、贵州、海南、宁夏等14个省市自治区和浙江省内温州、衢州、丽水等11个市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基层服务。

在海南省琼海市,来自7个学院13个不同专业的15名硕博研究生分别在市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交通运输局和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参与具体工作,深入调查了琼海市海洋资源管理、教育政策分析、农村污水设施建设、琼海市新能源发展和海水养殖问题整改项目。农学院博士生马越在实践后说:“基层工作大有可为,正因为每一个年轻干部的征途都是星辰大海,伟大祖国的未来才更值得期待。”

价值一致,行动关联。在促进学生感悟世界与锻造理想相融相通的过程中,浙江大学进一步育新人、致良知,为学生成长成才引领方向。

来自11个学院的24名浙大学生落脚于在宁夏回族自治区20个基层岗位,不仅针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葡萄酒和旅游产业振兴、数字经济产业规划、老旧校区改造等课题进行调研,而且持续开展行走的党史教育课堂,重走长征路、感悟丝绸之路。学生在实践后写下这样的话语:“没有哪个城市像银川这样,在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中人工创造了一座如此美丽的城市。我喜欢这座城市,喜欢这座城市的园林,因此我更加热爱造林护林的伟大事业。若有机会,我必不遗余力奉献。”


课堂之外,文化生态锤炼心性

今年春,“风雨兼程 百年筑梦——浙江大学党史档案文献展”在紫金港基础图书馆开展,展览精选了数百件浙大党史相关的珍贵档案和历史文献,以实物展陈方式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展览中,同学们可以看到邵飘萍、陈敬森、邹子侃、曹仲兰、于子三等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王淦昌、赵九章、钱三强、程开甲、林俊德等献身国防、科学报国的功勋模范,吴文俊、高铭暄、叶培建、陈薇等无私奋斗、贡献卓著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以及许许多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国家建设等主战场攻坚克难的浙大人,可歌可泣的故事无不令青年学子心潮澎湃。

这样的文化表达越来越立体——“清心正道”廉政书画展通过80余幅作品多视角、全方面的诠释廉政文化内涵;“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师中国书画作品展”展出书法类作品、篆隶真草和篆刻印屏等五十余件,反映学院中国书画创作的基本面貌,凸显学校美育成果;“浙大先生”——信札、手稿、书画作品展也即将在校园公共空间陈列,彰显师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孜孜追求和昂扬向上的奋发精神。

在浙大校园内,独特的文化气质有了更加丰富的表达渠道。例如,文化长廊二期建设已经启动,其中将设立艺术展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提升师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求是大讲堂辅楼等空间将改建成合适场所,用于陈设部分代表性作品;通过合理规划,新增的玉泉、西溪校区图书馆和华家池校区中心大楼新空间,以及紫金港西区教学楼公共学习场所空间,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学习活动空间,优化了数字化共享管理,为科学思想的输出和创新思维的碰撞,提供了更具大学气质的、灵动的文化育人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生教育综合楼内,研学成果文化长廊、创新创业空间和咖啡吧设计添新,成为一道文化荟萃的新景观。研究生们即将拥有交流和展示优秀学术成果的空间,有了依托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投、教一体化孵化平台,和轻松舒适的交流场所。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说,“文化荟”建设是进一步落实“师生为本”理念,以营造清朗、和谐的新时代育人培养生态及导学关系为目标,通过师生交流会、导学恳谈会等方式,为师生搭建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平台,兼收并蓄,相互融通,期望形成和谐共识的新型导学关系生态平台。


收获

浙大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生陈浩:在“公毅计划”的历练中,我深刻体会到要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于我而言,这次实践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突破。

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本科生王一然:时常为校园里不期而遇的展出而惊喜。喜欢从“清心正道”作品展的一撇一捺中感受千载正气,在书画作品展的一笔一画云游万里山河。也会在图书馆借阅时偶然遇到的党史档案文献展旁驻足,看着一代代求是人的一步一程,我总会想起校歌里的“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那种时代更迭里不变的追求和赤诚让“百年征程,初心不忘”更加具象而生动。


手记

教育发生在每一个场景中。在浙江大学,育人场景与方式不断演进变革,既是线上线下教育场景的构建,又也是沉浸在生活空间里的高效、开放、流动的生态。教育理念、平台区位、技术内容和人力服务等要素在育人过程里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帮助同学们在具体的实践和学习体验中获得了知识能力的提升,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