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希望,在传承

时间:2022-03-11浏览:301


学生记者 朱宇辉 王耀敏

曾经,他们是来自浙江大学的支教老师;后来,他们成了我的学长学姐;再后来,我跟他们共享了一个光荣的身份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支教团的辛勤栽培,浇灌出灿烂的花朵。其中不乏追随支教团脚步,考入浙江大学的同学们,更有同学选择接力支教,传递这份自己曾经感受到的温暖和力量。

传承一份支教理想

有这样一位浙大人,他因支教与浙大结缘,毕业后又毅然投身支教。从支教对象到支教老师,跨越八年时光,他选择继续书写与支教团的故事。他就是高近爽,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能源动力专业2021级研究生,曾任浙江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景东分团团长。

高近爽与浙大的故事,始于八年前的一次邂逅。当时浙大研究生支教团来到高近爽就读的、位于云南腾冲农村的新华中学支教,他们为这位少年带来了远方的世界。与支教老师的接触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他立志去看大山外的世界。多年以后,少年如愿以偿,筑梦浙大。本科毕业后,他毅然投身支教事业,传承梦想。

支教不只是带孩子们走出大山,更是要引领他们树立梦想,并向着梦想的方向不懈努力。他说,支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授知识,更在于传递希望。

如今,一年的支教时间悄然已逝。过去的一年,支教团紧抓教育强学和公益促学两条主线,兼顾人才培养与硬件设施改善两大板块,致力于减小城乡教育差距,为景东县的脱贫攻坚贡献出了造血式的力量。在引领孩子们种下梦想的同时,高近爽也收获了满溢的温暖与自己的成长。

支教团帮她种下梦想

他们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多的是树立个人理想抱负的重要性,以及青年人对这个国家、社会的责任和情怀。法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芳谈起景东支教团这样说道。2013年,她在景东县银生中学遇到了浙江大学赴景东第一批研究生支教团。2016年,她拿到了浙大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法学院本科生。如今,在浙大继续深造的她,感慨道:能够进入浙大学习,我想这对于曾经教过我的研究生支教团的老师们来说,应该是一件欣慰的事!

提起和支教团的相处,李芳很有感触。支教团曾发起过一个名为爱在滇西的公益助学活动。她性格比较内向,一般不会主动和支教团的老师交流沟通,但支教团成员还是敏锐地注意到了她,成员沈伯迪在找她单独沟通后,给她联系了一位来自浙江温州的一对一帮扶者,在高中期间给予了她很多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撑。

李芳提到,支教团对她最大的影响就是他们扶志育人的理念。支教团成员余泽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时常萦绕在她的心弦,如今她成为了中共党员,也终于开始逐渐体会到其中的深意。我计划未来参加选调,去云南的公检法机关工作,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做贡献。李芳说。

共享浙大人光荣称号

对于我来说,支教团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扇窗,让我透过窗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们优秀的品质也深刻的影响了我,让我想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人。建筑工程学院2020届本科生李明嘉说。与李芳同期自景东县银生中学考上浙大的他,一直难忘与支教团成员相处的经历。

说来感慨,这么多年,高中的很多事情都忘记了,但高一那一年与支教团相处的点点滴滴,我一直都还记得。短短的一年时间,支教团成员给李明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他培养开拓性思维;相近的年龄,让支教老师相比于老师更像朋友、哥哥姐姐;而曾经支教团成员余泽鹏、陶甄和沈博迪在学校篮球场给他们吉他弹唱痛仰乐队的《再见杰克》和《西湖》,成了他摇滚乐的启蒙。

在李明嘉看来,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是高一时的他遇到过最优秀的人。生在云南小县城里的他,在见到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之前甚至不知道浙大,但现在,他也能和很多优秀的人共享浙大人这个光荣的名号了。

支教团和孩子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新一批的支教团队已奔赴四方,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相信这些关于传承,关于爱的故事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