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研支团,在行动

时间:2022-03-11浏览:982


学生记者 刘欣然 董思航 许可星 张佳晨 舒乐

二十几岁的青年们在做什么?在滔滔学海中遨游,或是在繁忙工作中奋斗?然而,有这样一群青年人,选择将自己的青春献给大山深处,与千千万万稚嫩而坚强的心灵为伴。他们有一个光荣的名字——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前不久,在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的校园运动会上,高一(6)班方阵的领队身着民族服饰,昂首挺胸,格外引人注目。她是浙江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马钿雲,以班级任课老师的身份参与了班级方阵表演、木鼓舞比赛等活动。

除了台江,浙江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也将爱与希望播撒在贵州湄潭、广西大化、云南景东、四川昭觉等地,用一年又一年的坚守和创新,兑现着自己对祖国和青春的承诺。

湄潭分团:传承文脉 成就自我

贵州湄潭被浙大人称为第二故乡。湄潭分团来到与浙大有深厚渊源的湄潭中学,赓续自2007年起燃烧的薪火,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旅程。

想要用一年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情。秉持这样坚定的信念,除课业教育以外,支教团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项目。比如,以王淦昌、程开甲等院士校友命名的名人班级建设活动、西迁主题文化讲座活动等等。团长高明合说,聆听浙大名人故事、了解西迁历史的环节,能够帮助湄潭中学的孩子们增加对浙大的了解,强化学习动力,培养远大志向。从现场反馈来看,活动很受欢迎,大家听得很认真,不少学生拿出笔记本记录。

高明合说,湄潭支教对于我们支教团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锻炼,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湄潭、学习湄潭。在反哺西迁故里中,实现自我价值。

大化分团:从零开始 润物有声

广西大化是今年新增设的支教地,在缺少前人经验的情况下,大化分团的成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

陌生的环境、不同的饮食习惯,明显的气候差异,还有学生薄弱的学习基础,这一切都让支教团成员们感受到了一份意料之内的不易但是,我们打的也不是无准备之战。经过几个月的过渡,我们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学会了如何教导和管理学生。大化分团团长曹骁腾说。

我发现孩子们最缺的并不是物质。精神上的引领才是更迫切和有价值的。为此,支教团成员们开展单独辅导、谈心谈话等活动。而结果也很喜人,支教团成员所教的学生都是在年级中名列前茅的。我们感到非常欣慰曹骁腾说。

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7场系列讲座,包括学习经验分享、课外知识拓展、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接下来,我们计划邀请浙大学生与孩子们结对交流,希望能给他们更多思想和精神上的引领。提到学生,曹骁腾的语气中充满欣慰与自豪,有一个学生跟我们反映他以后想要当一名老师,我觉得这是一种爱的延续,我们也会一直鼓励他们去坚守自己的梦想。

台江分团:深入基层 授人以渔

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的台江位于贵州山区,交通不便,发展相对落后。在这里,台江支教分团的成员们深入基层,开展着各项工作。

孙欢认为,支教团的工作分为育人和帮扶两大块。在育人上,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在帮扶工作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支教中,我们遵守的理念就是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教育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非常重视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支教团开展春天来了系列讲座,深入基层,普及医疗知识;组织爱在苗疆倾听大山的声音系列活动,帮助贫困学生跟爱心企业建立联系。而对于未来的工作计划,支教团成员们希望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更多地发挥到支教过程中。

景东分团:潜移默化 以文化人

在景东职业高级中学,景东分团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

在高一(5)班,有一位性格内向的男生,在刚开学时,上课经常发呆。九月中旬我们组织了社团纳新,这位男生报名了足球社。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课堂状态好了许多,看向黑板的眼神也不再空洞了。景东分团团长蔡飞扬说。原来这位男生是因为觉得自己学习不好,也没有什么特长,所以缺乏学习动力。但是加入足球社之后,他发现了自己的特长所在。他告诉老师,自己要好好读书、好好训练,当足球特长生,考云南大学体育学院。这一瞬间我真切地意识到,原来我们开展的求是小课堂系列通识讲座、创建的十多个校园社团、举办的草坪音乐节等,真的可以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变得自信开朗,变得有目标、有梦想。

在蔡飞扬看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志智双扶的一个重要方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梦想和目标。

昭觉分团:公益筑梦 接力传承

这里的小孩拥有被太阳亲吻过的脸庞,昭觉分团团长郑浩阳如是说,他们的笑容,每次都让我为之动容。

在四川凉山的昭觉县,支教团的成员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多次下乡开展实地调研,有序推进和完善暖冬行动、求是筑巢和千人圆梦等公益项目。

自八月以来,郑浩阳已经下乡20余次,去到25所学校。1013日,暖冬计划募捐活动启动,当月,支教团就募集到了可观的物资,开始前往各个学校发放棉被、棉服和鞋子等御寒物资,帮助彝族孩子过一个暖冬。他还提到了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同学——卢俊毅。卢俊毅是浙大第七届研支团成员王祎的学生,在2019年又以西南科技大学研支团团长的身份深入四川开展支教工作,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精神的接力和传承。

我们今年会对物资捐助的末端即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反馈,郑浩阳表示,以求社会的善心给孩子们更切实的帮助。昭觉的公益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公益的这头,是昭觉渴望知识的学生;公益的那头,是心系昭觉教育事业的热心人士,而支教团也始终勉励自己,一定要当好牵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