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才、有趣!看浙大学子们的花样寒假

时间:2022-03-18浏览:282


齐聚一堂 共享冬奥文化

202224日,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浙江大学白沙综合楼报告厅布置一新,冬奥的热烈与春节的喜庆交相辉映。来自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五十多位中外学生齐聚一堂,一起观看冬奥的开幕式,共度欢乐时光,感受特殊的冬奥中国年的气氛,央视《新闻直播间》等节目对此进行了报道。

冬奥问答同看开幕两大环节中,欢呼声、喝彩声不断。传统与未来交融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奏响了全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完美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担任活动主持的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吴文倩对这次开幕式感触颇深。她说:今年是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今天也是二月四日立春,在今天的二十点零四分,我们跟着二十四节气倒数,在这最后一秒,中国将和世界走向一个春天。作为中国的新一代青年,我也想和我们的祖国绘就一个更加美丽向上温暖的春天。

功夫奇遇记里探共同富裕

寒假期间,00后美国留学生阿历克斯怀揣着对中国功夫的憧憬,开启了一趟功夫奇遇之旅,拍摄了一段新春贺岁微视频《功夫奇遇记》。

在走访旅程中,阿历克斯偶遇了街头引吭高歌的95后外卖小哥,了解了在火柴头上激光刻字的高科技功夫,认识了一位99岁的功夫奶奶……阿历克斯陷入了迷茫:既代表一种时间概念,又代表一种中国文化,那到底什么才是功夫的真正内涵?最后,功夫奶奶的小徒弟们的一番话让他茅塞顿开。他惊喜地发现,原来他一直寻找的功夫其实是共富

近年来,浙江一直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的数字化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革、新农村建设等都给阿历克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历克斯表示:作为国际学生,我希望能够把浙江打造重要窗口、建设共同富裕的发展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朋友了解中国!

同心战疫 奉献青春力量

这个寒假,也有很多浙大学子选择到防疫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杨旭华就是其中一员。

202218日,是杨旭华回家的日子,正是在这一天,天津市发生我国本土首轮奥密克戎疫情。随后,天津市的疫情防控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着,1200万人规模的全市核酸检测一共进行了四轮。刚刚回家的杨旭华没来得及放松心情,便马不停蹄地投身于抗疫志愿工作。在第二轮和第三轮核酸检测过程中,杨旭华都积极前往核酸检测点,参与到一线的志愿工作。提及成为抗疫志愿者的初衷,杨旭华如是说,我们在这里努力,就是为了在其他省市的同学能安心回家、快乐过年。

很多留校的同学也参与到了志愿服务中来。比如,因为疫情原因选择留校过年的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佳凝每天都会关注三墩镇志愿者群,这里会通知第二天当地疫苗接种服务点的志愿者岗位需求。这个200人的群里,志愿者需求稍不注意就会秒完。好不容易,李佳凝抢到了一次机会,但因为与实验时间重合,遗憾错过。假期留给自己的时间比较多,想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她说,期末考试一结束,就拿出了三天时间到校医院做疫苗接种点的志愿者。

一个人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会让自己感到开心。大三的李佳凝是学校的五星级志愿者,她说志愿服务的最大收获就是突破自我。我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交流能力,实现了自我价值。

云上支教 爱传远方

在这个寒假,有250余名浙大同学参与了浙江大学团委发起的云支教迎冬奥的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他们与贵州湄潭、云南景东等地的中小学生结对互助,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在冰天雪地中,向孩子们传递着诗与远方。

2022118日开始,志愿者们或是对接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所在帮扶地,或是与家乡所在地的中小学生结对,开展了一起迎冬奥”“一起看冬奥”“一起云阅读”“一起过个冬奥年等活动,既推广了冰雪运动、宣传了冬奥文化,也把爱传递给了年轻一代。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志愿者们也实现了自身的升华。2020级比较教育学专业直博生陈浊与帮扶学生在支教期间相约每天一起云运动、云阅读,感触良多。他说:作为志愿者,我深切感受到一个十二岁学生蓬勃向上的力量,每次交流都令我感到充满希望和动力。

据悉,活动开展以来浙大学生的累计志愿时长近6000小时。在三周时间里,志愿者与学生们相聚在云端,结缘于冬奥。跨越山河的问候与祝福,为梦想而共同拼搏的约定,让他们在感动与成长中,共同编织起属于青年一代的冬奥记忆。

为梦想 拼搏如一

有这样一群人,当其他同学踏上回家路途后,却依旧坚持每日在训练场上——他们就是浙江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成员。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行政管理(体育)专业袁天怡就是其中一员,她的专项是田径400米栏。高水平运动队的同学基本上都留在杭州过寒假了,正如教练所说,多练一天就比对手多一分准备,或是备战或是为了保持训练状态,这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自愿留在校园。

对他们而言,今年的寒假既充实又温暖。宿舍、食堂、训练场三点一线的生活一直延续到了牛年的最后一天。每年寒假他们都会如此度过,但留校的他们并不孤单,吉林的米肠、大连的海鲜、重庆的火锅、杭州的卤菜……这些由学校组织的年夜饭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队友、教练也是我们的家人,我们团聚在一起也给离家求学的队友们一份家的温暖。

农历春节刚开始,有些队员又重新返校开始训练。初雪消融的时节大家也立下了新的目标:我们要成为全国冠军!成员们坚信,大家在田径场和训练房洒下的每一滴汗水和眼泪都将变成通往成功的台阶。

挥洒汗水 以护卫国旗为使命

迎着初升的朝阳站立,望着天际的云前行,伴着风雨操场的灯跑动,他们向自我发起一次次挑战。这是浙江大学国旗仪仗队每年寒假为期一周左右的集中训练。2022113日至120日,50名队员参与了仪仗队今年的寒假集训。在这汗水与欢乐交织的八天时光中,他们调整姿势的口令声一次次响彻校园,紧绷的神经背后是倒数的时间、默诵的要领和坚毅的内心。

随着齐步和正步来回往复,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更加整齐、更加有力,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投入训练的时候,这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而在放松休息的时候,这是一群活泼爱笑的青年,伙伴间的关心让一切快乐变得更简单更纯粹。

在八天的艰苦磨砺下,队员们收获的不仅是更标准的队列动作和更强健的体魄,更是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绝不认输的顽强意志和永难忘怀的真挚情谊,为成为合格的仪仗队员、担起护卫国旗的神圣使命筑牢基石。

埋头科研享受宁静

涉农领域的研究,常常用句老话概括——“靠天吃饭。这个寒假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20级硕士生吴仪感受十分真切。

吴仪主要从事麦类的抗逆品种研究,当她202111月开展实验设计时,预想着寒假可以回到家乡贵州和父母团聚。但是由于今年以来的连续降雨,导致实验土壤含水量达不到采样要求,为此实验只进行到五分之三,此时终止无疑会影响到大半年的科研进程。

现在正是小麦分蘖的关键时期,每隔两三天我就要跑一趟西区试验田,测试土壤水分,吴仪说,我们的实验就是要充分考虑到真实生产环境中的问题,因此一旦开始就无法中断。也正因如此,这两天他们课题组有一半左右的同学还忙碌在实验室。

而导师的关心,也让独在异乡的吴仪感到十分温暖,她说:邬飞波老师常来实验室,或通过电话邮件与我们共同开展研究,并鼓励我们做到劳逸结合。

不同于穿梭在麦田,历史学院(筹)的2018级博士生赵梦涵则如痴如醉地徜徉在敦煌学的研究中。因为疫情和毕业论文的原因,她选择利用这个假期宁静空间,加快写作进度。开展历史研究,需要一个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虽然是假期,图书馆依旧照常开放,为我们查阅文献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