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里的家乡

时间:2022-03-18浏览:98


陈泽社

年味,就是在我们长大了去回想并细细品味,总能不自觉露出微笑——心底的那些美好的记忆。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话颇有道理。从腊八开始,打年货、买新衣、大扫除就一项一项地开展了。超市里恭喜发财的歌词一遍遍唱着,各色糖果和坚果总能把孩子的目光牢牢吸引;大人会领着孩子在各家服装店走走看看,毕竟实在是琳琅满目。大扫除时全家上下总动员:父亲胆子大,每年负责窗户玻璃的擦洗;母亲手巧心细,客厅里总能收拾地井井有条;孩子也有专门的区域,需要把自己卧室书柜里的书整理一遍。当然,有时孩子心血来潮,把书柜里的书全部倒腾出来,地上床上到处是书本,再放回去可就没有了力气。不过这并不重要。全家人一起布置好一个除旧迎新的家,才是过年前最为自豪的一件事。

干了不少活,当然想要满足口舌,而这须动用好五官五感:高压锅里呲呲地冒着气,这是排骨快要炖好了;锅里的油溅起花来,这是酥肉、丸子快要炸好了;不知道谁家剁饺子馅的声音最为悦耳,总能让父亲赞口不绝。小孩子馋嘴,父母一个不留神,刚炸好的酥肉总是先进了孩子的肚子里,满口唇齿留香。

除夕夜,年夜饭也不需要很多,家乡特产羊獬烧鸡、平遥牛肉等等都是次要,只一盘饺子,就能有最浓的年味。这几日饺子顿顿品尝,家里总会把各种饺子馅通通准备,韭菜鸡蛋、胡萝卜肉、莲藕猪肉等等,要想吃腻了饺子,便成为一件难事。如果桌上孩子比较多,大人们必然会洗好几枚硬币放入几个饺子中。谁要是吃到了藏有硬币的饺子,来年必然福气满满,好运连连。

转眼间到了除夕当晚,天空中总是明亮亮的,这是方位不同的几家的炮竹交相辉映的结果;同时放炮竹的声音也与春晚的拜年声此起彼伏,家里相互交流都要凑近了才能听到。

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孩子们最期待电视里跨年倒计时的那一刻,喊道过年好时蹦蹦跳跳,欢脱雀跃。而这时往往也是鞭炮声最响亮的时候,大人们专门挑好这个时间,在炮竹中点燃祝福,许下最美好的期盼,正是应了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老话。

在没有微信抢红包的年代,过年的前几日,去附近的银行换取几张崭新的百元纸币,是大人们总不能忘记的一件事。大年初一的清晨,鞭炮声暂时歇息,不过孩子依然会被父母在家里的忙碌之声叫醒。有时孩子新年清醒后的第一眼,会是父母早已放在床头的大红包,这时,油然而生的幸福便会萦绕心间。父母见孩子醒来,会马上催促着穿好新衣,母亲还不忘唠叨几句,吃饭时不要弄脏了新衣裳。

微信的视频聊天尚未普及时,大年初一的第一件事,是打电话给爷爷奶奶辈拜年。这一习俗至今未变,变的只是从手机电话到视频聊天,从稚嫩的一声过年好到满屏幕的子孙幸福的笑容。有时,家里会陆续来许多客人,大家互致着新年好;有时,全家也会敲开邻居家的门来拜年。一头是电视里循环播放的春晚,一头是大家放下忙碌,唠唠家常,喜笑颜开。小孩子也听不懂大人们的话题,只是摸着口袋,乐开了花。

都说年味是最浓最甜的乡愁。我也会有母亲因为医务工作而无法在除夕夜团圆的记忆,那时,年味就会变淡一些。或许正是因为,在家过团圆年早已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一句常回家看看也能道出365天的牵挂。不管天南海北,还是异国他乡,只要春节来临,只要《春节序曲》奏响,血脉深处总会为之喷薄,便能遥想起家乡的人,思念起家乡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