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 避免专家盲点

时间:2022-03-25浏览:218


为何参加教学比赛

许多人带着教学竞赛与真实课堂教学不同的看法而对教学竞赛有一定排斥心理。2019年之前,我持类似态度。

2019年,我参加优青答辩并失利。得知结果时,正好在看中央台开讲了栏目,主讲嘉宾是武汉大学周叶中教授。周教授缓缓而谈从容淡定的讲述让我为之一惊:如果我的10分钟答辩讲述能够如此从容,或许会是另一番结果。

这是一种综合素质:能否在规定时间把内容说透,能否时刻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能否有足够的深度和内涵而不哗众取宠。不独答辩讲述,教学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这种综合素质。我认为,每个老师都应努力去塑造培养这样的综合素质。教学竞赛,就是塑造这样综合素质的一种好途径。

对于我而言,教学竞赛展示要达到的效果是,首先要从现象/问题出发引起听者的兴趣或激发其责任心(要抓住学生),其次要揭示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要有内涵),再次应用科学奥秘分析具体问题(要回到现象/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前沿或当前面临的挑战(要让学生有回味、意犹未尽)。

认真参与2019年学校的教学比赛和2021年省里的教学比赛,使我提高了短时间讲好故事的综合素质。同时我认为浙大的学生也急需提升这种综合素质。

如何讲好PPT

自己讲述PPT或听别人讲述PPT的场景充斥于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学、交流、汇报、答辩等等等等。然而,频繁的尴尬场面是:听者常常听不懂或者不愿意听。以教学为例,要避免这种尴尬,就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听得懂且愿意听,其中关键在于:要通俗易懂、避免专家盲点。

教学的本质就是宣传,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或现象,寻找与学生的共鸣,从而避免专家盲点。

在教学竞赛的展示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首先吃透教材,在吃透的基础上,去寻找收集能够与学生、听者产生共鸣的素材。这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对此,我非常同意苏程老师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一些平日积累却没时间整理的素材借机整合到了课程内容中;以及还没来得及加进去的前沿内容也借机编排融入了课程体系当中。为了准备每一教学节段的PPT,我得反复梳理、总结、思考、甚至重编整个课程内容,从而使我实际的课程教学在内容体系和逻辑编排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这些工作如果没有竞赛作为强有力的督促,纯靠我的个人自觉,恐怕不会进展得如此迅速和顺利。

(胡鹏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