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能拼 点石成金

时间:2022-04-08浏览:76


公共体育与艺术部 许亚萍

以前听说过一个段子,著名篮球运动员科比拿了奥斯卡,成功从cctv5横跨到cctv6,而今天我们热议的苏翊鸣,是从cctv6跳跃到了cctv5。他小时候拍过不少影视剧,最著名的就是《智取威虎山》。我说这些,当然不是跟大家聊娱乐八卦,而是说,这一届的中国年轻人,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就像苏翊鸣在给总书记的信里写的: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感到很幸运。

不过,光靠努力和拼搏是不够的。我没有和苏翊鸣生在同样的年代,但却和他感觉到一样的幸运。在我的童年里,因为家庭原因冬天只能穿着夏天的凉鞋在雪地里行走,而我的夏天因为没有大人照顾,一个女孩子只能剃成光头混在男孩堆里。但幸运的是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有幸接触到体育运动,党和政府关照了我,培养了我,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从一个又瘦又小、体弱多病,还自闭、自卑的消极悲观的农村孩子,成长为现在这样一个自信、自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独立女性。运动不仅改造了我的身体,更改变了我大脑和心理。所以我是打心眼里感恩这个时代,也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在工作中,我希望能把自己身上的奥林匹克精神带到体育教育中去,能改善一些三无青年(无运动技能,无健康常识,无锻炼习惯);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着学生一起做公益活动和运动训练比赛,关注过程,培养他们十种能力:热情、纪律与专注力、无私、尊重、多元角度看事情、勇气、领导力、责任感、受挫力、想象力。学生的成长和反馈也让身为教师的我一直像吸收养分的被滋养着,同样在成长着。

我希望不仅要让学生看见我们成功光鲜的过去,带他们走进背后的故事看见身边的榜样,更要让学生和我们老师一起经历奋斗过程的现在。只有历经100次的挫折和101次的原地站起来,才能让他们更加自信和强大。

2019年,总书记视察冬奥会筹办工作,看望正在备战的运动员,当时苏翊鸣15岁,那时候他和世界最高水平差距还很大。如果那时候有人说,这个小孩子三年后能拿奥运冠军,大多数人是不信的。

说到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我2018-2019年在北京挂职期间自己亲身经历的冬奥幕后故事,你可以由此相信组织的强大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点石成金的团队信念。

大家可能知道上届平昌冬奥会,中国只拿到了短道速滑的一枚金牌,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在短短三年多时间里由弱变强呢?可以说,冬奥会的优秀战绩与国家体育发展的改革创新密不可分。改革前期工作非常艰难,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创新思维和坚持付出。

全项参赛四个字看似简单,却不敢想象。如空中技巧等滑雪项目一直都是欧美国家的强项,他们的选手都是从6岁开始训练。在无滑雪文化,无专业场地,无专业教练,无专业运动员四无情况下,短时间要想全面参赛,还要拿到那么多奖牌基本没有什么希望。

但是冬奥备战团队没有放弃。没有专业人才,短时间内也培养不出来,他们就想出了跨界跨项弯道超车的训练理念,先从中国广泛的武术和技巧青少年入手,再拜遍全球名帅,请来滑雪强国的教练,将这些会翻跟头的孩子训练成滑雪高手。你们知道吗?障碍追逐的冉鸿运是从少林寺出来的,钢架雪车闫文港曾是跳远高手。他们根据冬季项目要求的身体特点在各个夏季项目里面也进行了选拔。

当然在改革当中他们也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和阻力:跨界跨项选拔需要大量投入,有些比较保守的人不理解,也不肯配合工作;有的怕担责任,畏畏缩缩;改革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前进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有的队伍还没有成型就顶不住压力放弃了,坚持下去的,在严酷而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中,逐渐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抱着坚定的信念最终取得了成绩。

他们想尽办法,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最终这个单位为冬奥会贡献了三金两银,为全项参赛攻下最难碉堡,他们是北京冬奥会最重要的幕后英雄,默默为中国体育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透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同学们,面对社会内卷严重,竞争激烈的情况,我们并不是毫无希望。转变思维,放下身段,我们可以为自己找到另一条新的发展路径,要对自己有信心。当我们找到这样的一条路,我们不管其他人怎么说,自己要坚定信念,努力去克服困难,最终才能迎来柳暗花明。

祝愿同学们,在这样的时代里,敢想能拼,点石成金。用现在最流行的人世间的话结束本文:青春之所以谓之青春,因为它充满各种希望,就像吊兰吊在半空,也能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