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为健康先行

时间:2022-05-13浏览:170


本报记者 周亦颖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110年前,她听见韩清泉、厉绥之、汤尔和等人,在西子湖畔板儿巷民房发出的呼唤:教授应用科学,养成医药技术人才110年后,她见证一代又一代浙大医学人在无数个平凡日子里坚持创新争先,推动医学学科迭代升级,在使命愿景召唤下践行人民情怀,彰显浙大医学责任担当。

今年是她110周岁生日,让我们一起走近她——浙江大学医学院。

仁爱为先,道义与担当百余年传承

浙江大学医学院有两块著名的石碑,一块上面印刻着医学生的誓言,一块上面刻着所有遗体捐献者的名字。从步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医学生们就被这两处石碑传递的精神浸润着,感知生命,认识生命,热爱生命。

110年前,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浙江医学专门学校里的医师们,为贫者免费治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组建46人医疗分队奔赴战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医学生们奔赴浙江省内各地,投入血吸虫病、麻疹等疾病防治工作中。

国有难,民有需,浙大医学人总能挺身而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附属医院2000余人奔赴抗疫战场,500余位英雄驰援湖北抗疫一线,先后与全球30余个国家300多家机构连线交流,共享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

当前疫情仍然严峻,浙大医学人仍义无反顾奋战一线,支援各地。前线连着后方,战士对话学生,一线医护对话浙大千名党员,鼓励青年学子向抗疫先锋学习,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2020级博士生陈瑞雪,在结束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支教扶贫工作后说:我想以一名医生的身份,再次到西部、到基层去。”2019级博士生陈杰,用6年时间走访全国13个省市、1345家零售药店,形成上万字调研报告,向滥用抗生素说不

人文底蕴、家国情怀,行医理念、职业素养,一名优秀的医学生必备的品质,在传承百年的仁爱之心中孕育、萌芽、生长。

创新争先,拼搏与奋斗历久弥新

如果说,传承不变的医者仁心,是浙大医学人永不止步的精神追求,那么创新就是深深根植在浙大医学人血脉里的基因。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杭州标准,使肝癌肝移植受者范围扩大52%;首创HAA方案治疗初发AML,写入中国AML诊治专家共识;首次提出配子源性疾病学说;首次提出心脏瓣膜置换的杭州方案;首次发现并命名胸闷变异性哮喘;牵头制定首个脓毒症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绘制出世界首个小鼠细胞图谱、全球首张人类细胞图谱;首创多项腹腔镜下切肝新技术,推动腹腔镜外科飞速发展;创立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新技术体系,为全球提供了中国经验;创立白内障防治中国方案惠及百万盲人;创立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新体系;首创我国以肾移植为核心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一体化治疗平台和体系,揭示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相关机制,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对抑郁症成因提出新阐释,为研发更好的抗抑郁药物提供新思路。

漫漫百余年征程,创新就像一盏明灯,从过去照向未来,照耀着代代浙大医学人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领域不断解决世界难题、引领技术革新、制定业内共识。

追求卓越,守护人民健康初心不忘

仁爱、求是、创新、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在百年岁月长河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医学传奇。200余位国家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先后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一批优秀学者在神经生物学、传染病学、免疫学、肿瘤学等领域顶级杂志发表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论文。连续两年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3家附属综合性医院获评A++,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2家专科性医院获评最高等级A。牵头建设1个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家附属医院入选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与3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实质性、长期战略合作……

一张张瞩目的成绩单,一项项丰硕的建设成果,其本质仍是为了能更好服务患者、造福人民。覆盖浙江、辐射全国、支援世界,浙大医学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将仁爱播撒中华大地。

这是浙大医学人割舍不了的家国情怀,也是浙大医学人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

百余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壬寅虎年,她将迎来自己110周岁生日。仁心仁术,求是求新的初心穿过时间的缝隙滋养了片土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护佑生命健康的浙大医学人。以培养卓越医学人才为使命,争做医学教育改革先锋,这是她向所有人许下的庄重承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亦是她给所有人准备的最好的礼物。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所有的拼搏奋斗,所有的真挚祝福,都将汇聚成新时代浙江大学医学院昂扬奋进的洪流。

让我们祝福她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