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雪沧桑鉴先生之光

时间:2022-07-05浏览:109



李新宇

先生:

先生,我想给你写一封长信,一封思念您的长信,我的语言可能毫无章法可言,但字字句句拼凑出来的情感,表达的却只有三个字:怀念您。

正逢冬天,您曾经走过的求是园没有凛冽的寒风,梧桐叶却依旧稀落了一地。

也是一个冬天,您带着浙大的一千名师生,走上了西迁流亡的路。

猛烈的炮火声在祖国的天南地北响起,那一刻的你们或许没有想到,在遵义湄潭办学的七年,被称为浙大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七年,您和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等老一辈的科学家们一起,在简陋的条件下潜心研究,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风卷残云,9·18的枪声依旧回响在耳畔,侵略者轰击中国万里山河的炮声隆隆作响。1931 年,艰苦的抗战拉开帷幕,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百姓经历民不聊生的苦难岁月,南开大学被日军炸成废墟,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变成侵略者的军营,偌大的土地上却容不下一间安静的教室,一张明亮的书桌。

中国将去往何方?

爱国的仁人志士们在炮火的猛烈攻击下苦苦求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不管条件多么艰难,也要为国培养精英,这是先生的方法,您带着全校 760 多名师生、上百箱教学设备和书籍踏上西迁的路,这条路太漫长,长到您感慨余两鬓几全白,颓然老翁矣,这条路太艰险,险到子弹时常从头顶掠过,死亡近在咫尺。

于困境中求知,在乱世中坚守。

遵湄,走出了新中国各个领域的奠基人。陈苏学派成了世界三大数学流派之一,他们的学生谷超豪推动了世界微分几何学的发展;束星北为中国研究出了第一个雷达,他的学生李政道则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程开甲和他的导师王淦昌一起成为两弹一星元勋。他们印证了您坚持西迁的伟大,他们是真正灿若星辰的浙大人。

正是这些历史的记忆碎片,拼出了新中国的全景,构成了每一名浙大人的共同记忆,书写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笔一划。

透过历史的尘烟,将时间拨回西迁时期。在江西,您和土木系的师生一起考察并涉及的大堤,解决了水患,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这个堤被称作浙大堤;在湄潭,浙大茶学教授教当地的老百姓种茶和炒茶的技术,大大提高了当地的茶叶产量;遵义的烟馆危害着民众的身体健康,而当地的烟民甚多,您决定由浙大提供一笔经费援助当地人戒烟。这些,老湄潭人不但还念兹在兹,新浙大人也铭记在心。

初迁浙江於潜、建德,继迁江西吉安、泰和,三迁广西宜山,四迁贵州遵义湄潭。求是的校训在西迁途中诞生。您在历次演讲中反复告诫全校师生,求是精神就是一种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理的精神,必须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一是不盲从,不附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是不武断,不蛮横;三是专心一致,实事求是,正如您在1936年秋天开学典礼上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我想,每个浙大人都应当努力成为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的国之栋梁。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今天为渊源。

如今的中国已换了天地,您当年构想的宏伟蓝图在今天一步步变成了现实,如今的浙大已经成为中国的顶尖学府,传薪火,使命在肩,我们一刻也不敢忘记,您在国家积贫积弱、同胞危难多舛、人民困顿疾苦之时发出的一句句呼告,要成为公忠坚毅,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新浙大人也将承担起师长们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奋斗,让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您从动荡不安的时代走来,犹如一叶扁舟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航行;您从烽火连天的战乱中走来,宛如一座灯塔照亮一方山河,喊您一句先生,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表达心中澎湃多年仍不愿放下的那份景仰和感动。即便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先生的伟大精神弥新,先生的高风亮节犹存,我们的国家将如红日冉冉升起,我们民族的步伐永远向前,向着光明、向着未来,和先生您一样!

一名普通的浙大学子

20211126日写于之江

(本文获我心中的求是大先生征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