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时间:2022-07-06浏览:1156


本报记者 马宇丹

202011月,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这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推出引起了第二代表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书记姚晨的注意。在分析研究全国背景和学校实际的基础上,她提交了《关于加强国家级一流本科实践课程建设的建议》提案。

从整体上看,我校在此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中表现不俗,特别是传统的线下一流课程数量位于全国高校前列。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偏少。姚晨说。

在梳理本次推出的国家级一流本科实践课程的具体项目基础上,姚晨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在校团委牵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础上开设本科课程并进行培育;二是在现有的各个专业性实践课程中选拔有良好基础的课程进行提升和凝练;三是建设一批已经有理论基础、有实践积累、紧靠国家导向的实践课程。

提案主办部门本科生院在对提案内容进行深入调研、系统分析后,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工作举措。

一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校院协同、部门协作,以课程打造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途径的工作体系。

二是推进课程建设。已启动浙江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认定工作,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设置社会实践类课程,同时加强与各学院(系)紧密协作,充分挖掘专业学院课程资源。目前已建成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省级6门、校级25门,并推荐《美术实习》课程申报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设立社会实践专项教学改革项目,继续挖掘课程资源进行培育,首批已立项5个项目。

三是强化部门协同。本科生院与学工部、校团委等兄弟单位梳理校内已有社会实践项目,整合优化,推进社会实践项目课程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其中《认知与实践一一乡村振兴》本科课程已于20216月开课。

四是加强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培训,持续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提升实践课程质量。

针对学校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姚晨表示:相信通过学校的科学规划和精准建设,我校一定可以建设一批优秀的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从而更好地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全面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