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院(筹):时代之思想,思想之时代

时间:2022-07-06浏览:1088


本报通讯员 陈舒舒 郑肖鲁

54日下午,哲学学院(筹)思想与时代浙大哲学公开课第三讲在紫金港校区开讲,文科资深教授倪梁康主讲《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时代的意识研究》,并就人工意识、人工智能等问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脑机智能与哲学正在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浙大正努力使脑机智能与意识哲学和科技伦理的研究成为浙大交叉研究的一张金名片。

伟大的时代必将产生伟大的理论。在思想之时代中,浙大哲学人正积极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时代之思想。

交叉研究,回应时代之问

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展开的时代,AI、大数据、元宇宙等新概念层出不穷。面对这些变化,哲学人要做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积累和深化,还要有能力对于时代和技术背后的观念进行整体性的反思和重构,对人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何为道德等问题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回答。

哲学学院(筹)在顺应新技术和新时代的交叉研究方面用力甚勤,从设立科技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985创新基地,到近年来双脑计划的汇聚推动下,学院的意识哲学、科技伦理、语言与认知等方向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凝聚。

202112月,由廖备水教授领衔的浙江大学-卢森堡大学高等智能系统与推理联合实验室(ZLAIRE)正式启动。实验室充分发挥了浙大哲学的学科交叉优势,探索哲学学科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将为推动大数据、认知科学、逻辑学与哲学的研究创新贡献力量。

同时,敦和讲席教授孙周兴领衔的关于未来哲学的研究平台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基于哲学、艺术、科技的交叉研究,孙周兴提出了未来哲学的概念,他主编的未来哲学丛书”“未来艺术丛书在人文学界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赓续传统,构建浙大哲学的文化身份

浙江大学哲学学科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马一浮、熊十力、牟宗三、谢幼伟、严群、沈善洪、夏基松等名师大家曾在此讲学执教。

在那个山河巨变的时代,张其昀、谢幼伟、钱穆、贺麟等创建《思想与时代》期刊,成为战时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学术刊物,该刊探索当时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提倡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

2022年,哲学学院(筹)成立后,思想与时代浙大哲学公开课正式启动,董平、刘东、倪梁康、孙周兴、陈亚军、彭国翔、何欢欢、何善蒙、曾劭恺等新老浙大哲学人走上线上线下同步的公开课讲台。浙大哲学人接续思想与时代的旗帜,让思想和学术面向公众,融入时代境遇。

在浙大哲学学科史上,由严群先生开辟的古希腊哲学研究曾在国内独树一帜,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陈村富、包利民、章雪富等学者参与编写《希腊哲学史》,于2019年获得第八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990年,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专家夏基松教授正式调任杭州大学哲学系,同年杭大哲学系获得外国哲学博士授予权。夏基松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为浙大哲学和中国哲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中坚人才。

202111月,浙江大学正式筹建哲学学院,成为浙大哲学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面向世界,以高峰学科带动建设浙大哲学学派

近年来,浙大哲学积极引进人才,以大学者、大成果、大项目为引领,以世界性的眼光推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以外国哲学、逻辑学等高峰学科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的浙大哲学学派。

2018年以来,浙大哲学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增高层次人才10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8人次。

作为高峰学科,浙大的外国哲学成果显著,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倪梁康编译的《胡塞尔文集》、孙周兴编译的《海德格尔文集》《尼采著作集》、杨大春编译的《梅洛-庞蒂著作集》、庞学铨编译的《当代德国哲学前沿丛书》等传世成果几乎占据了汉语现代外国哲学研究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浙大哲学在国家级重大项目上也取得了突出的进步,目前在研重大项目包括汉语隐喻的逻辑表征与认知计算”“胡塞尔文集中译”“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逻辑学研究”“实用主义研究”“跨文化视野下非洲哲学的研究与译介等,体现了浙大哲学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实力。

浙大哲学人以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学科为己任。董平、彭国翔等深耕阳明学研究,何欢欢团队致力于历代绘画大系与佛教中国化的研究,庞学铨教授在休闲学学科体系创建方面开展探索,充分显示了浙大哲学人一方面努力接续传统,同时也在探索新的研究领域,通过对传统哲学研究的继承和创新,发时代之新声。

在倪梁康教授倾心建设的心性现象学文献馆中,当代德国哲学家的手稿汇编及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大思想家的手稿和信件令人惊叹,这些珍贵资料使得浙江大学在现象学文献馆藏方面处于世界顶尖位置。

今日的浙大哲学要围绕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以世界性的眼光,发挥交叉研究的学科优势,致力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哲学学科和专业,谱写浙大哲学和人文学科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