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实践,感受古籍之美

时间:2022-07-06浏览:286



无论是装书还是清点、不管是穿线还是除灰,在古籍馆中的劳动体验,都给我一种古朴宁静的感觉。透过薄薄书页,穿越时空阻隔,与前人对话,令人心驰神往……”浙江大学文学院(筹)2021级本科生郑依晴参加完两周的课程后这么说。

郑依晴念念不忘的,正是文学院(筹)与图书馆合作举办的古籍保护体验劳动教育课程。在这个课堂中,2021级汉语言文学求是科学班、强基计划班(古文字学方向)的同学们完成了为期两周的古籍保护体验之旅。

为帮助同学们了解古籍资源、熟悉掌握古籍查询与古籍整理等相关技能,课程的第一站,是由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邹爱芳带来的主题讲座。她介绍了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种类和馆藏分布,并为同学们展示了检索方式。之后,大家在图书馆馆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大型文献阅览室、线装古籍书库、纸库、古籍修复实验室、阅览空间、学术共享空间等地。

第二站则是备受同学们欢迎的动手环节。这一部分包括古籍书目整理体验活动和古籍装帧与雕版印刷学习。同学们近距离与古籍接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古籍馆二楼的普通线装古籍书库,同学们认真学习起古籍拆包、整理、清点、除尘、上架等等一系列专业操作,并通过实际操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古籍整理上架工作。

古籍装帧和雕版印刷体验则是在古籍馆一楼的古籍修复实验室进行。四眼线装是中华传统典籍最常见的装帧形式,而雕版印刷术作为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代书籍印刷的主要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传播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同学们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亲手完成了线装书的制作,并上手体验了由非遗传承人复刻的馆藏宋刻本《资治通鉴纲目》雕版和孔子像雕版。在雕版上均匀上墨、铺纸、刷印,看似简单的步骤,实际考验的是体验者的耐心和细心。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引导下,同学们逐渐熟悉了印刷过程中的需要注意事项,完成了印刷作品。

两周的课程虽然短暂但有意义,饱含着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我们亲身体验到了古籍的魅力和古籍保护的重要性。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投身到这一重要领域中去,做中华古籍的保护者、讲述者、传播者。”2021级本科生熊子豪说。

本次课程的授课老师——图书馆馆员韩秀丽也表示,作为一名古籍修复馆员,以劳动教育的形式,将古籍装帧和雕版实践教授给相关专业的学生,使其能与课堂理论相结合,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中华古籍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学院+图书馆的一种合作新模式,希望将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可以走进这样的体验活动。

(李传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