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打造“经世济民”大课

时间:2022-07-07浏览:245


本报记者 马宇丹 通讯员 卢飞霞 王赛男

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承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影响,中国经济仍充满韧性和活力,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为什么行?在探寻这一宏大叙事的背后,我们清晰地看到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心怀国之大者,努力用实际行动回答时代之问。

聚焦立德树人,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深入开展实践,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征程中,经济学院始终踔厉奋发、追求卓越。

打造学科+党史的学问大讲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解码中国经济,视角尤为重要。在筑牢信仰之基、打造思想高地的目标引领下,经济学院着力打造学科+党史的学问大课堂。

学院紧扣学科特色,推出四史十二课系列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讲述具有经济味的党史故事,引导青年学生在全景式观察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学懂弄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经济为什么行、中国特色为什么好。

秉持用学科讲道理的理念,经济学院找到了又一个学科思政的突破点。在经院大课堂活动中,专家学者带领青年学子用经济学理论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学理阐释,引导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复苏”“浙江:重要窗口的经济密码”“共同富裕的时代脉搏”……在经济学院的青年党员议事堂,既有对国家大事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关键小事的热烈讨论。在这里,同学们在感悟学科魅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理论自信,树立起与时代同行的使命感。

打造学科+思政的专业大讲堂

经济学院开设的《中国改革开放史》课堂,总是座无虚席。课程由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领衔,经济学院各学科专业主要负责人倾力打造,内容立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聚焦不断探索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这门倍受欢迎的专业课上,经院学子一步步解开中国经济的活力密码。

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主体也是关键。自2006年起,浙江省第五届师德标兵朱柏铭教授坚持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通识课《公共经济分析导论》,他的课堂就充满浓浓的思政味儿。经多年的探索实践,该课被评为2021年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本科组)特等奖。而在经济学院,像朱柏铭教授一样有情怀、有视野、有温度、有智慧的老师,还有很多。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一本本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的精品教材在经济学院竞相涌现,为构建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的坚实理论基础贡献浙大力量。比如,黄先海教授领衔的《中国开放型经济学》和史晋川教授领衔的《中国区域经济学》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教材全面梳理了中国经济理论的独创性贡献,提炼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思路。

打造学科+实践的社会大讲堂

经济研究要服务伟大的改革实践。多年来,经济学院努力将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能力,用好资源、汇聚合力,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

发声见智,担当出智。以知行合一为理念,经院师生矢志成为智库研究的先行者。他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向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其中,国际经济学系的马述忠教授团队作为主要牵头单位,向ISO报送的主题为数字贸易——关键定义与通用原则IWA国际标准提案,就为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作出积极贡献。

在校外的广袤天地间,遍布经院师生求真知、躬身行的创新实践足迹。例如,2021年暑假,经济学院伟大变革:走向共同富裕实践团,历时16天,跨越1536公里,探寻改革开放在长三角地区的生动实践,破译行稳致远、走向共同富裕的密码,共上一堂行走中的经济大课、思政大课。

行学相伴,经略天下。四年来,经济学院和一批批重点单位合作打造就业实习平台经略计划,七百余名学生进入中央、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锻炼实习,在专业实践中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实际工作中坚定理想信念。

长期以来,经济学院在六度党建的引领下,紧密结合学院执善向上、经世济民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以学科建设为,全力培养具有经纶满腹大学问、经天纬地大才能、经略天下大志向、经世济民大情怀、经得风雨大体魄的五经人才,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