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向学 一世师表

时间:2022-09-23浏览:117

 

 


屠关雄

都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可是,有人却把一种比较做成了益人益世的事业、为学为师的示范。他就是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终身成就奖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教育学家、浙江大学大先生代表之一、我们的恩师王承绪先生。

20131119日先生与世长辞。先生一个世纪又两年的一生,可谓为学为师为政辉煌壮阔的一生。今年,在恩师百十诞辰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他所做的丰硕贡献,更要追思学习他桑榆未晚、彩霞满天的为学追求,修德臻善、立德树人的师德风范。

在中国教育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王承绪三字已不单纯作为一个学者被尊崇,而是学术精神的引领者、学术思想的领导者。

在长达82年的学术生涯中,他把毕生精力投入教育事业,编写新中国第一部比较教育教材,最早开始培养比较教育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翻译引进国外比较教育和高等教育著述,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比较教育领域的课题,担当国际人文交流使命和责任,构建了国内外学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一生的学术生涯,先生著作等身。他主编《比较教育》教材、《中外教育比较史纲》,撰写《比较教育学史》等26部译著和一批原创性基础性著作,奠定了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基本的方法论体系。先生学无止境,耄耋之年推动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活跃教学一线,仍处学术盛产期。

一生的学术生涯,先生心系天下。他195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浙江省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副主席。前瞻性地为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培养等鼓与呼。参与建立林启纪念馆的提案和浙江树人大学的筹建。

1998年春节,民盟浙江省委会的工作人员前去慰问王先生时,意外发现先生已学会电脑码字。年近90还有此学习之功力和进取之精神,这正是王承绪一生向学的生动写照。

时任杭州大学教育系主任、现任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徐辉博士曾说过,先生一生有三爱:爱国、爱生和爱书。

先生甫入浙江大学,就不断向报刊投稿,陆续发表于《中华教育界》《教育杂志》等当时颇有影响力的刊物。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和诺丁汉大学教学期间,更是笔耕不辍,甚至于主创《东方副刊》杂志,打破二战期间的中外文化封锁,一如他在一二·运动中带领浙大同学之爱国智勇。先生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筹建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大会编辑《基本教育》一书并撰写了其中的《略论基本教育》一文。194793日,回国不久的35岁的浙江大学教授王承绪,作为中国代表团专员,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东区基本教育研究会议……

进入新世纪,鲐背之年的王承绪创新指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机会就是创新创业教育。

他将目光聚焦在(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比较研究中。2003年和2008年,先生连续翻译出版了两部有关(创新)创业型大学的重要论著《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大学的持续变革:创业型大学新案例和新概念》,为创业型大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国际经验与典型示范,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双一流创建,提供了参照与镜鉴。

1990年,先生赴泰国参加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时提出,让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民众都能接受普及教育。

现在,我们可以告慰恩师的是,对于他参与初创并受聘担任其教育合作咨询委员会委员长达12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日之中国不仅有自始至终的参与,更有真材实料的示范。当时全球就有9个总人口超亿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此E9国家中率先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目前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今的浙江,更是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发挥人文优势,视教育为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的内在动力,更大力度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优质、高等教育高水平普及和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创新打造浙里优学金名片,为全国探路。

1931年,19岁的王承绪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并在其实验小学担任多个学科的教学,开启了长达80余年的教育教学教研之旅。先生的一言一行,成为后人不断效仿的楷模、修身立德的参照。

笔者是在浙江省春晖中学选报大学志愿时,欣闻杭州大学教育系里有教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便将杭大教育系写进了第一志愿栏中。有恩师的先导,笔者从大二开始尝试向报刊投稿,先生勉励要做复合型人才,先生的鞭策,促我穿梭于教育系和中文系的课堂,行走在管理研究殿堂与教育领导学硕士生及其导师间,在不惑之年前业已拥有正高职称的八九年后,知天命更需本领的我依然敲向教育学博士大门。

在进入省教委担任《浙江教育》杂志编辑兼《浙江教育报》记者3年后,一次在教育系图书资料室又遇王先生,先生鼓励我结合教育理论编辑工作和在师范学校的学生管理实践,大胆著书立说。于是,焚膏继晷,几度寒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216千字的拙作《德育理论与实践》。在出版社的内容提要中推介:本书在德育理论界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德育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性格教育这五种成分理论,阐述了德育与有关概念的判别、联系,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德育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和有效方法等。首版一万册即告罄,后又数度加印,成为教育部门指定的德育教参书……

学业之外,更感佩先生在为人上对我们内心深处的滋养。

曾记得,笔者以《浙江教育报》见习记者的身份,到王先生在杭大新村”5栋的家中采访王先生。年逾古稀的王先生,除了早早就在楼下迎候,上楼进入家中不大的客厅,就将唯一有边的椅子请我上座,自己坐无边的条凳。看他老人家羸弱的身躯,我定然过意不去。但他硬是催我落座进入正题。在谈及先生在浙江大学任助教时考取庚款留英资格,笔者补充道:王先生个人史上这一大喜事,还记入了193899日的《竺可桢日记》呢!笔者将自上虞东关保驾山姑夫的竺家老楼里仅有的几本藏书之一的《竺可桢日记》展示给他。先生立马起身弯腰双手接过书。他强调是竺可桢校长保姆般的关怀,让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远隔重洋赴英留学,使他历经艰险回到浙大报效祖国。友善有礼,是绅士;知恩图报,乃君子。恩师何尝不是兼具绅士风范与君子情怀!

在先生的影响下,天南海北的学子追随其脚步,胸怀天下,开拓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躬耕前行。王重鸣博士提出由浙大领衔创建国际丝路创业教育联盟,将中国的创业教育与国际上的创业教育融合。林正范博士传承和发扬先生的精神的力量,创新运用比较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升未来教育家的组织领导力。李振玉博士把先生的比较教育要关注国家发展战略的教诲,用到了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的人才培养和引育的创新上。顾建新博士在先生的引导鼓励下,在浙江师范大学参与创建了国内高校首家综合性非洲研究院。就在日前,徐小洲博士的研究报告《关于进一步完善浙江高考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阚阅博士的著作《英国教育治理研究》等,荣获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奖……

学习终身,方能示范臻善。先生为我们树立了终身学习修为终身的典范,也为我们筹建的浙江省终身学习研究会首位研究传承的大先生。

(本文原载于202273日《浙江日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