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半是“中国制造”

时间:2022-11-18浏览:53

 



2022106日,中央电视台《读懂中国》带我们认识了浙江大学博士毕业生、浙大四院外籍医师阿马尔。他在中国已经学习生活二十多年。从2003年的非典,再到新冠疫情,他见证了中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不断进步。疫情期间,通过短视频和直播,他向世界讲述中国真实的抗疫故事。

来自也门共和国的阿马尔从小便对中国医生有着特别的憧憬与好感。父亲对中国的向往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他,他童年时有机会接触过也门的中国医疗队,13岁那年,正是医疗队使用中医针灸治好了父亲的面瘫,这件事更是他心里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要去中国,成为中国医生那样救死扶伤的人。

1997年,18岁的阿马尔获得了公派留学的机会,在其他同学多前往西方国家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学习拔尖的他从本科一路读到了博士,2009年,他如愿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学专业的一名博士生。

在杭州读博期间,阿马尔经常有机会到义乌,结交不同国家好友的同时也渐渐被这个富有活力、包容开放的城市吸引,从浙大医学院毕业后,他成为浙大四院国际门诊的主治医生。我喜欢这份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国际门诊作为一个给外国人看病的窗口,需要解决他们的看病难题,这对我来说的确有压力,也让我感到骄傲。阿马尔说,不论国籍如何,医生面对病患时,想为他们解除病痛的心是一样的。

今年8月,义乌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在抗疫一线的他,制作了不少短视频,向这里的外籍人士宣传抗疫知识。比如为什么要重复做核酸,为什么要做这么多轮核酸,做核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鼓励大家一起战胜疫情。

除了投入中国的一线抗疫,精通中文、英文、阿拉伯文3种语言的阿马尔,还在国外社交平台上开设账号,向外界讲述中国真实的抗疫故事。从介绍中国的防疫政策,到抗疫期间的感人故事,阿马尔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少境外媒体找他视频连线。

这些年,阿马尔也经常接受国外电视台的直播连线采访,把自己的所见与亲身体验告诉外国媒体,用科学的客观的角度分析事件本身,力图消除世界对中国的误解,分享中国的宝贵经验。对大大小小的采访与问询早已习以为常,他说道:

我是有着专业医学知识的医生,亲身见证了中国政府对待疫情的态度与防控措施,有义务告诉世界。

阿马尔常对朋友说,这片神奇的土地使他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自己也期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来到中国的20多年里,他读书、成长,学习了医学知识,了解了中国文化,收获了世界各地的朋友,也在这里成家立业,有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因此,自己是二分之一的中国制造

未来,我还会继续留在我的第二故乡,继续做医生,救死扶伤。也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在中国继续健康成长。另外,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友好使者,把中国的文化和优秀做法传播出去。

来源:浙大官微往期推文

整理:学生记者 刘欣然 吴炎桔 张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