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亦译者,她孜孜不倦!

时间:2023-03-17浏览:143



学生记者 杨楠 傅航颖 苏尚楠

良渚申遗翻译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笔译专家,再到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等十余家博物馆的笔译特聘专家,她的翻译材料已超200万字。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英译版Seeking Truth,Pursuing Innovation,也有她和团队的参与。历史与文化在她的笔下,以另一种语言的形式重新焕发生机,她是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研究所徐雪英老师。

徐雪英是一位长期耕耘于翻译领域的译者,更是传道授业的师者,从成语、俗语的翻译到文学段落的欣赏,她的课堂生动活泼、干货满满。我希望将毕生所学教授学生,做一位呵护树苗成长的人。

雪飘人间,满地英华,一起走进徐雪英与浙大的情缘,感受这位师者兼译者的热爱与纯粹。

以心印心,育人为乐

如果拥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成为一名教师。

徐雪英从浙大外语学院毕业,在众多职业选择中,她坚定地选择了教师。她说,成为一名老师更有意义和分量。

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无论是学业还是做人,他们教会我很多。我想,我是幸运的,我也想将这份幸运传递给我的学生。润物无声,徐雪英将这份幸运的传递融入在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中。

她开设的英汉互译系列课程吸引了来自各专业的学子,从外语到社科再到理工农医。上过徐雪英课的很多同学表示:“我们很多同学了解翻译,就是从徐老师的课堂开始的。翻译需要涉猎各个专业的知识,而来自各个专业的学生更增添了课堂的丰富多彩。

秉持着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践的理念,讲台上的徐雪英除了讲授书本上知识点,还常常把自己经手翻译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一手鲜活教学材料,对其中为何如此这般翻译的缘由娓娓道来,带着同学们一起同文本对话、同文化对话,带给学生一次次奇妙的课堂体验。

亦师亦友,润物无声。徐雪英是老师,更是过来人。她的课堂上,除了专业知识,也有她自身的求学经历。把浙大求是精神和浙江大学发展历史融入翻译课堂,激发学生作为浙大学生的自豪与自信。徐老师的温暖不仅在课堂上,也在她的每一位毕业生心中。每每回想起徐老师,现已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毕业的方锦菁仍无比感动,在她博士论文开题之初,徐雪英多次与其进行跨洋电话探讨选题,并在她回国时,带她到各个教室与办公室向老师同学们介绍她的项目徐老师就像是阴郁天空的一道阳光,温暖浸入人心。方锦菁说。

她主持开设翻译专业的实践课程翻译工作坊,为同学们提供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良渚申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官网等项目翻译的宝贵机会。徐雪英总能发现每位学生独特的闪光点,并给予机会让他们发挥所长。浙大学生的优秀是群体的优秀,正是有每一位同学的努力,才能成就优秀的集体

徐雪英说教书育人即双向奔赴,在教学相长中她的真心也感动了许多上过她课的学生。温柔、阳光、才气兼备、和风细雨……”,同学们对徐老师的喜爱溢于言表。

一名之立,旬月踌躇

徐雪英笑称自己的翻译时间安排就和同学们的课表一样满满当当外国语学院有很多非常勤奋的老师,即便是许钧教授、刘海涛教授这样的业界大咖,亦能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坚持写作,笔耕不辍,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每天坚持翻译已成为徐雪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忙碌辛苦,她却直言很享受浸润中西文化的愉悦。

我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就和翻译结下不解之缘,早年师从浙江翻译界大家郭建中教授,也常受到博学的王之光教授及浙大外国语学院诸师的指点,她说,只有不断的翻译实践方能真正领会不同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此才能在翻译中,达到应中文意境变化而信手拈来的理想境界。

信达雅是清末翻译大家严复先生的翻译标准,也是徐雪英作为译者的毕生所追求,翻译中是第一步,尚不及,何谈在翻译《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过程中,浙江大学出版社会将大部分画作复印件寄到她家里,为了做到,她会对所翻译英文和画面内容做仔细比对,一部分画作由于过大运送不便,她就会通过电脑仔细端详作品,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例如,一幅《梅花》看似简简单单,但她一定要核实梅花究竟有几朵,是单数还是复数,是盛开还是含苞待放。有的画作题名常会从简,如《人物故事图》,她则要完全回到原画,深究是什么人物,又是什么故事

乾坤生意图是《大系》中的一幅山水画,谈起背后的翻译故事,徐雪英分享道,如果只是解读字面意思,乾坤是一个哲学概念,当翻译为“world”,而生意在大多数时候不就是“business”吗?但这种生搬硬套的字面翻译“business of the world”显然是要闹大笑话的。古人严谨,定有含义。她查阅资料,细细品味此画的意境和创作者的背景资料,发现题名上的乾坤实际上意为山水自然,而生意是对自然的喜爱,是主体面对山水客体油然而生的喜悦和向往之意,也有人与自然合一的含义在里面,反复斟酌后译为“Fascination of Na-ture”,转译回来是以自然为趣。徐雪英直言:《大系》共需要翻译37.5万字,字字文化,责任重大,当需斟酌,反复推敲。这也就不难理解,当年严复翻译天演论时不由地感叹一名之立,旬月踌躇,译事之难可见一斑。

文化使者,薪火相传

译者更大的自信应该来自对母语文化的自信,有一种自豪和文化自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沉进去并获得快乐。通过《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博物馆材料的翻译,徐雪英近距离触摸到中国历史和艺术的脉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她而言不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具体的一幅画、一种艺术语言或一个器物。

随着年岁增长,徐雪英愈发重视作为译者的中文素养,她希望带领同学们通过翻译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得他们能领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用翻译将这种文化内涵传递给世界。

一定要打开格局,形成国际视野。译者,是跨文化传播的使者。修炼优秀外语能力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世界,是徐雪英对学生们的嘱托。扎根中国,以欣赏的目光看待不同的文化。徐雪英希望浙大学子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致力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利用好浙大这个平台,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浙大培养了我,所有一切都是浙大给予我的。本硕博均毕业于浙大,在浙大遇见爱情,在浙大任教……说起浙大,徐雪英眼里充满喜悦和感恩。

译者境界孜孜以求。未来,她将继续在浙大求索,为教书育人,也为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