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斩获金奖,他连年第一,他们在校设最高奖的舞台会师!

时间:2023-04-14浏览:180


学生记者 陈永楠 常修辞 明萱

专注求索,深耕科创。她参与多项科研项目,斩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先后获得30余项奖励荣誉。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他连续两年绩点排名专业第一,本科期间22门课程满绩,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

互学互鉴,共同进步。他们携手斩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inalist提名特等奖,带领社会实践团队获得校十佳。他们是2021-2022学年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19级本科生孔一博和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陈欣宇。

孔一博:在探索中收获的六边形战士

探险家是孔一博对自己的评价。我非常享受攀登高峰的感觉。

24门核心课程满绩、专业综合成绩排名第一,孔一博连续两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等荣誉,并成功直博本校。

在优异的学业成绩之外,孔一博还参与了多项科研训练项目。在SRTP期间,她在高分子系高长有教授的指导下关注材料内的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等因素,致力于心梗治疗活性氧消除抗炎材料的设计研发,最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学术论文。

在科研训练项目结束之后,她又在专业导师的推荐下参加了西湖大学柔性电子实验室的科研项目《直接光刻低温溶液处理的MOTFT》课题研究,并参与制作了COF-TFT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每个专业都有它的特性,也有这些专业人才回报祖国的方式。对于高分子专业的学子来说,大多时候要做坐很久的冷板凳,才能做出性能好、适合产业化的新材料,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作出自己的贡献。

与此同时,孔一博还热衷于尝试新鲜的事物,在多个领域尝试,从辩论队成员到科协干事,从蓝田学园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到高分子系团委副书记,从杭州市红十字会急救员到舞蹈爱好者,孔一博不断尝试、拓展、提升。

但这段过于忙碌的课外生活也渐渐让她感到时间不够用甚至忙得没有头绪。后来,孔一博决定静下心来细致梳理手头事项、认真做好时间规划,将完整的时间段留给专业课学习等重要的事情,并充分利用灵活的碎片时间。我慢慢养成在吃饭的时候浏览科研文献、在排队等候时回复班级消息的习惯。

本科四年的成长是多维度的,它不仅仅是能力的拓展和丰富、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更是心态的平稳和成熟,孔一博说,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对释放压力、调整心态非常有效。偶尔换换脑子,整个人心情会变好,效率和专注度也会提高。比如我就在20岁爱上了跳舞。

陈欣宇:在使命感中成长的野心家

与陈欣宇聊天,会感受到他身上的一种使命感,而这个词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入学那年恰好是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那时候我不由自主地生出这样的想法——100年前的青年相比,我们的成长环境太优渥了,跳出舒适圈、提升突破自我,是我们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使命。在这种使命感的推进下,陈欣宇在大一时便报名参加了党团知识竞赛,在背记党史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理解。

在这之后,陈欣宇选择加入了求是学院蓝田学园党员素质发展中心,主持策划了相约星期五”“在鲜红的党旗下等红色活动。作为组织者,这些活动一方面提高了我的党建素养,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我的全局把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陈欣宇还代表学院参加了浙江大学思政微课大赛、浙江大学党员党务知识技能大赛等诸多赛事并多次获得一等奖,获评“2022年浙江大学优秀学生共产党员

大一获得国家奖学金的陈欣宇产生了向竺奖冲刺的想法,但也深知自己和梦想之间仍有不小差距。

最重要的是提高学业成绩,陈欣宇说,我当时算了一下,假设一个学期100天要学10门课,那合计下来一周放到一门课上的时间也就7-8个小时,所以提高效率就成了重中之重。于是,他开始要求自己在课前通过MOOC等渠道提前了解下一节课的框架和关键点,抓住课堂听讲的节奏和重点。

提高课后效率是他解决的第二个问题。遇到难题卡着做不出来,不仅大大降低课后学习的效率,还会影响解题的心态。于是陈欣宇转变思路,将题目也视作教材的一部分,遇到做不出的题目就直接看答案,再寻找相关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大二下时拿到了4.8的均绩。

合作互助、协力同行的战友

我要和一博一起拿竺奖!这是陈欣宇在竺奖答辩前夕许下的心愿。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的两个人,也在多次合作中培养出珍贵的友谊。

我们是在大一社会实践的时候认识的,在大家为活动形式讨论不定的时候,是他带领小伙伴们从项目意义的角度着手分析考虑。回忆起两人初识的场景,孔一博仍感觉历历在目。项目答辩时,作为队长的陈欣宇负责答辩统筹工作,答辩稿撰写、PPT设计等工作让他忙得连轴转。那个时候是一博主动提出分担舞台呈现任务,帮忙招募上台表演的人员,大大减轻了我的压力。

在社会实践的时候就感受到一博具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所以在美赛报名的时候就想到要和她一起组队参赛。陈欣宇说。在大三寒假,他们和另外一位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面对高强度、高压力的比赛,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配合得天衣无缝。

美赛一般由三个人组成,常规做法是将任务分为建模、代码与英语论文撰写三个部分,但这样会产生比较大的割裂感,所以我们三个人在备赛期间都学习了建模和代码。大家在分头进行网课学习的基础上,每周碰头进行分享总结。孔一博说。

作为分享很多共同经历的老战友,两人竺奖答辩的抽签顺序非常巧合地挨在一起。由于两人的展示顺序紧挨着,答辩时交接时间很短,于是他们就比手势为对方加油鼓劲,最终双双拿下这份浙江大学最有份量的学生奖学金。欣宇对我的价值观和行事准则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以前我习惯先尝试再思考,现在也会学着在某些领域先树立一些目标再动手实践。孔一博说。

回望本科生涯,两人认为竺奖是一个句号,这是对自己本科生涯的肯定,但他们更看到,句号无限放大就是一个0”,这份荣誉是压力,更是动力。越过山丘,行而至此,面对未来人生的雄关漫道,他们约定以准研究生的身份重新开始新的征程,努力在更有挑战性的舞台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