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老师顶着一条鱼走进教室

时间:2023-05-05浏览:167


学生记者 张如

门缓缓打开,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冯培红走进了教室。同学们听到声音,纷纷转头,然而这一看,眼光就黏在老师的头上下不来了。冯培红的头上,顶着一个澄黄而肥硕的身子,大张着嘴,随着他的动作一摇一摆地晃动尾巴——天呐!一顶鱼帽子!

冯培红走到了教室前面,取下帽子,给下面大张着嘴的同学讲述了他与这顶帽子的不解之缘。原来他去陕西韩城调研鱼姓村落的时候,偶遇一位鱼天祥老人,重现了失传多年制作鱼头冠的传统。这顶从陕西遥寄而来的鱼头冠也成为了文化寻根与二人情谊的象征。

讲到这里,课堂铃声准时响起。拿出你们的作业吧。一旁的助教开口。

暗号对应成功,同学们的手一阵摸索,随后,狮子帽、鼠王冠、虎头帽,各式各样的帽子如雨后春笋,呼啦啦出现在了桌子上。一场精彩纷呈的从冠帽出发探究其背后丝路文化的讨论课,即将开始。

这是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的一次讨论课。一位旁听的博士生恰巧记录下开头冯培红顶着一条鱼走进来的一幕。

18位选课学生组成的班级让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比如这次讨论课的作业,就是阅读《隋书·西域传》等书,制作并介绍一种冠帽,进而讨论冠帽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一方面,这和冯培红对鱼头冠的研究相呼应,另一方面,以冠帽作为切入点,也能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丝绸之路上的西域诸国。冯培红说。

我们制作的是鼠王冠,来自西域于阗国国王……”传媒学院大二本科生胡佳妮起身,代表组员捧着帽子走上讲台。胡佳妮讲述了鼠王冠的历史。传说于阗国曾遭外族入侵,大军压境,无从抵御,于阗国境内有鼠坟,中有神鼠,于是于阗国国王焚香请鼠,在大鼠的帮助下,击退了外族军队。于阗国于是供奉大鼠,并由此诞生了鼠王冠这样奇特的冠帽……

鼠王冠看上去简简单单,背后却是同学们多天的努力。

最开始题目确定下来的时候,我们其实对鼠王冠一无所知。小组成员历史学院大二本科生郭龙讲了从两眼一抹黑到最后于阗王冠成型的艰难过程。鼠王冠只是一个名字,去哪里找它的原型呢?同学们翻遍《隋书》《新唐书》《大唐西域记》,也只找到了零星的片段,勉强挑拣出一些模棱两可的描述。这时,组员的目光投向在查询过程中找到的敦煌壁画。作为承载历史的壁画,也许会有可以参考的线索?组员聚在一起,仔细趴在电脑屏幕上盯着壁画看,放大,缩小,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确定了于阗王冠的大致形象,剩下就是制作了。

组员们七手八脚买来金属丝、纸张、胶水,先用金属丝框出王冠的大致形状,再剪出王冠的条状,然后小心翼翼地画好纸条粘上去,一个看上去轻盈飘逸的于阗王冠做成了!

每个组的做法不一样,听课学生向我们介绍,有的组是先用硬纸板搭好模型,再画上去,有的组是直接用彩色纸做的,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一组,他们做了一个张牙舞爪的狮子冠。

讨论课在掌声中落下了帷幕,同学们仍是意犹未尽,互相交流着在这次讨论中学到的知识。通过亲手实践,我们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史料知识,了解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小组之间的合作也让我印象深刻。郭龙回忆说,同时交流之中我也接触到不曾了解的地方。有位同学是新疆的,她以当地人的视角给我们介绍了西域,给了我全新的认识。

我能看出,各位同学花了很多工夫在查找冠帽的资料上,我相信大家也学到了很多,冯培红最后总结评价说,不过,有的小组制作的帽子出现了时代偏差,把胡帽误为汉冠了,但他们做得非常认真,仔细阅读了史料和壁画。希望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