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报

第二版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大学报  第682期  第二版

编者按:9月12日,浙江大学并校发展二十周年座谈会召开。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党委原书记张曦、金德水,原校长杨卫分别讲话,回顾过去20年学校改革发展的亲身经历。原浙江医科大学校长陈昭典、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王重鸣、原浙江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邹先定,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陈宝梁、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沈文华、1998级企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宋冰晨,分别作交流发言。现将潘云鹤,张曦,金德水和杨卫的现场讲话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

20年前的四校合并,在当时既极为不易,又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一是适应知识和科技发展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发展呈现了交叉综合,使学术的结构从原有的竖向结构走向网状结构,这种综合的趋势不仅遍布于理工农医,也流向了经管人文。中国大学的变革需要顺应这样的时代趋势。

二是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当时,中国的高校从总体上分为科研教育型、教育为主型、高等职业教育型等三种类型。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全国人民耿耿于怀的是一个泱泱大国居然没有世界一流大学。所以浙江大学四校合并的使命是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教育经济和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三是切合浙大等四校的实际。合并之前的浙江大学是有百年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是和浙江大学同根同源的省属重点大学,四校文脉相连。经过合理的重组和改革优化,能够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产生1+1+1+1大于4的效应。

四校合并的实现先后至少有三次强力推动。第一次是谈家桢教授,专门给李岚清副总理写信,提出要培养大批杰出的医学和农业科学家,必须要办好综合性大学,同根同源的四校要合并。第二次是农大校长朱祖祥院士和浙大王启东教授,在全国人大会议浙江代表团的大会发言上,当面向李岚清提出四校合并的建议。第三次是苏步青、谈家桢、贝时璋、王淦昌,四位浙大的著名老校友,联名给江泽民总书记写信,提议浙江大学四校合并。事实证明,中央关于组建新浙大的决策是非常正确和具有远见的。

 

浙江大学党委原书记张曦

浙大是我的母校。55年前,我在杭州大学读书。在地方工作期间,我一直关注母校发展。1999年,我调到省委办公厅工作后,多次陪同习近平同志和各级领导到浙大调研,多次参与研究浙大工作的会议,参与有关问题的协调和落实。20047月,我调到浙大工作,六年多日日夜夜,我怀着感恩之心工作。虽然困难很多,矛盾不少,但学校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同舟共济,砥砺前行。

近年来,浙江大学按照习总书记指引的办学方向,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一些可比办学指标正加快接近国际标杆高校,在国际主流排行榜中的位次大幅前移,成为全球进步速度最快的大学之一。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浙大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今年9月初,学校暑期工作会议要求全校上下进一步结合实际抓好贯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融入到发展规划里、体现到立德树人上、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使之成为指导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遵循。

当前,由浙江大学主要负责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习近平同志亲自批准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多年来,他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充分展示了他对大规模系统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生动体现了他“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率先垂范,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目前,“大系”已经成功地出版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先秦汉唐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的编纂出版也正在紧张进行中,争取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前全部完成。

 

浙江大学党委原书记金德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并校发展20年来浙大取得了很大的变化,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我们要维护好浙大的声誉和威信。

同时,绝不能忘记西迁办学地对我们的恩情,正是他们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时期收留了浙大,才保留了求是文脉的延续。1952年,我们服从国家安排,对院系进行了调整,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所学校又进行了合并,在这个过程中,浙大的老师们顾全大局,并无太大的计较,这是难能可贵的。无论是战略目标的确定、战略思维的谋定、战略布局的实施,还是战略目标的阶段性实现,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浙大要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这个过程就像长跑,既要有耐力又要能冲刺,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伟大的使命。

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了教育一切为了学生,我们要培养各方面的领袖和精英,这既是国家、人民、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也是学校培养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在优势学科上,我们要进一步引进和汇聚一大批世界级大师,培养高水平人才,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坚强的保障。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学校办好,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浙大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全体浙大人要齐心协力、团结奋进,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总书记对教育提出的各项要求,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为早日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


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卫我们可以从历史观、方法论和动力学的角度回望20年的发展。

第一,历史观。浙江大学的创校先哲们,深刻理解了大学发展具有顶层性、全覆盖性和学脉延续性的大逻辑,在校歌中开宗明义地提出“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有文有质、有农有工”的鲜明目标,为浙江大学的发展立下了牢固基石。50年代的院校调整,切断了跨学科联系的逻辑链条。随后40年,原浙江大学各分支分科发展,体现了对于“对立与统一”“否定之否定”等逻辑关系的一种实践。20年前的四校合并,体现了一种理性的回归、一种大学结构的扩张与融合,使浙江大学的新百年充满生机。

第二,方法论。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方法论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浙江大学的四校合并的成功经验有五条:一是始终守正合校方向,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不搞零和博弈,用增量牵动合校过程,不断用合校产生的新资源来撬动学校的发展;三是规划一个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到生物反应的大进程,分步释放合校后的发展动能;四是尽快做成主校区的大模样,不断增强师生对主校区的向往;五是不断调整学科政策,使各个学科轮流分享改革开放的果实。

第三,动力学。四校合并的过程是一个已经长达20年的高速攀升过程。即使在20年后的今天,四校合并的动能还没有完全被释放:体系框架刚刚布局,还远未达到加州大学10个校区的成熟规模;整合的高度还不够,交叉学科高起高打的优势还没有形成;对国家重大问题、对世界重大问题的研究、对人类发展的关键瓶颈的突破才刚刚起步,尚没有养育出世界一流大学应有的霸气;教师队伍质量还需要提高,长聘系列新教师的入选水平还不具备引领新一代学者的能力,世界级的学术领军人才还很少;招生质量还落后于北清复交,还不能高超地把握招生数量与招生质量的关系,还不能完全映射出浙大毕业生的完全实力;一流学科建设,底盘已经形成,高度尚需努力。

(以上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