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报

第四版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大学报  第828期  第四版

 

522日,为期6天的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浙派传统笔墨传承的重要代表单眉月先生个展《已然95——单眉月中国画作品展》在恒庐美术馆开展。

单眉月先生长期在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任教,今年是该学院建院95周年,恰与单眉月先生95华诞同辰。因此,浙江大学、浙江省文史馆和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了此次画展。

这是单眉月的首次个人作品展,共展出作品60件,其中大多为第一次公开展出。同时,在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内的月牙楼建筑系展呈馆和西溪校区里,也设置了面向校内师生为主的复制品展。

举办这次展览的初心,一是缅怀先贤师长的高尚师德,瞻仰传世杰作;二是建树浙大建工精神传统文脉,激励后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吴越说,单老师的艺术人生伴随着她的教师生涯,能有这样一位不为功名利益烦扰,已达致纯心境的前辈师长作为人生的启蒙者,我们真是深感幸运。画家单眉月

单眉月(1927-2017),1960 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就读期间,正值潘天寿先生出任美术学院院长,大力推行一系列的中国画教学改革,将彩墨画系改设为国画系,在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纯粹性的同时,融合西式美术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使学生终身受益。

这一时期,国画系学生和学西画的学生一样接受素描教学,同时还开设了临摹课、山水课、花鸟课和透视课。

吴茀之、顾坤伯、黄羲、方增先、李震坚、周昌谷,宋宗元等先后任教。求学五年,基础扎实,终身受益。尤其是吴茀之先生,对单眉月日后从人物转向以花鸟大写意为主业有重大影响。

此后,单眉月在浙江大学建筑系从教数十年,主要承担素描基础课的教学和面向全校学生的中国画选修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教学相长,也使得单眉月的作品中运用笔墨表达光影效果具有独特的韵味,不失感性而又能体现出花草树木独特的机理和结构。

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单眉月恢复了中断的书法研习,加之教学任务之余,书法可以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进行,在此后的数十年,单眉月始终保持日常研习书法的习惯,使得她的画作中点和线的表现浑然天成,颇具书法性,所谓以书入画

自上世纪 80 年代初始,单眉月将绘画创作的方向确定在中国画大写意花鸟领域,以造化为师,以古人为师,潜心精耕数十春秋。

作品用笔轻松自然,有很强的节奏感和层次,形成了水韵丰沛,以淡为宗,妍而不甜的艺术语言,向观者传递生动而美好的愉悦感。

注重写生是单眉月创作过程中的一大特点。单眉月作品的表现对象多为日常所见,尤其是在寓所附近、植物园、校园内和生活中的常见植物。在日常生活中,写生是单眉月每日所为。在晨练或是散步中,她总是随身携带写生纸笔,随时观察描绘对象的枝理结构和形态变化,每有心得,便为当日创作的目标。

她有一句口头禅:没有画好,这是她在努力将自然对象转化为艺术形象过程中对自然的赞美,她认为自然的美要胜过笔下的表达,因此始终在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中。以造化为师,从中可见一斑。

自上世纪 80 年代至 2015 年,单眉月的创作探索基本可分为宿墨期、焦墨期和淡墨期。因而她不同创作阶段的作品也留有这一时期的明显特征,早期作品中大量的水与宿墨结合之后产生的丰富变化构成了画面的气象万千,这一特征也贯穿了她一生的作品;中期师法黄宾虹山水画法,以山水笔法入花鸟画创作,产生了笔墨层叠的立体厚重感和空间感;晚年回归淡墨,可谓笔随心归,笔到之处,点线成画,更是达到了化繁为简的最高境界。

作为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浙派传统笔墨传承的一个重要代表,单眉月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师法古人的娴熟技法,更反映了现代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在题材丰富性,以及立意与技法的完美结合的创新。在单眉月作品所传递的传统技法的传承与创新的结合、笔墨与立意的结合、具象美与抽象美的结合,正是中国画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老师单眉月

82班吴越:

单老师是我 1982 年进入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的班主任,又是第一年素描课的老师。她当年予我的印象是非常慈祥和蔼的长者,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老师诲人不倦的风范,加上同是温州人的乡缘,又多了一份亲切感。

当年我从北方考入浙大便沉溺于西湖山水,每个周末必会背着画夹外出写生,而到上课时再拿出来请单老师指正。老师对这些额外的作业不仅没有不耐烦,反而耐心讲评,鼓励鞭策。记得那年的期末作业是长达数周完成的伏尔泰石膏素描,我得了最高分五分留系,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2014年我重返母校任教,在我的同学陈帆老师处又再次看到了这幅留系作业,单老师当年的音容笑貌浮现眼前,恍若昨日。

2015 年的春节,我们几位 82 级同学相约去看望单老师,时隔三十余载,老师已是满头银发,但还是一样的和蔼,精神矍铄。虽然不能认出我们的面目,却还熟记着我们的名字。

我们当时在她的住处看到了一盆水仙花以及单老师所做的水仙花及其它画作,真是像极了老师孤高的气质和纯粹的艺术追求。她的宿墨、焦墨和淡墨作品真是到了随心所欲、纯净典雅又苍劲弘润,实非语言可以尽述。

那次我们还特地为每一位同班同学向单老师讨了画册作为留念,不想却是和她老人家的最后一面,令人唏嘘。单老师的艺术人生伴随着她的教师生涯,能有这样一位不为功名利益烦扰,已达致纯心境的前辈师长作为我们人生的启蒙者,我们真是深感幸运。

母校留给学子们的印象正是来自一代代先生们的点滴付出,这给了青年们走向远方的精神动力。浙大建工学院和建筑学人在这里隆重纪念我们敬爱的老师单眉月先生,就是希望凝固这些珍贵的精神资源,共同形成我们值得骄傲的传统,并凝聚未来发展的持久动力。

单老师的一生是幸运的,如她所说:上天给了我机会,让我做了我最喜欢的事。但愿我辈们都能体悟个中真谛,收获自身丰满喜悦的人生。

82班闫平:

老师喜欢的花都不是很香的花

老师画梅兰竹菊老师画荷花水仙

老师甚至喜欢画平凡的牵牛花

就像老师自己淡雅脱俗

第一次见到老师,是刚入学后的一个中午。大家都吃完饭回到结构水工宿舍午休,忽然一个花白头发的慈祥老者推门进来,看到墙上的吉他和画夹,询问谁的。得知是我的,就极力鼓动我参加建筑专业的绘画考试,眼里流露的喜爱和善意,我是能感觉到的。

过了几天,我和一个室友参加了绘画考试。是画我熟悉的石膏,刚几笔画了轮廓定位,老师就说:不用画了,我要你了!只这几句话就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从事了我喜爱的建筑专业。

老师鼓励学生画画要大胆,放的开,不拘谨,宁愿画得脏,也不能画得太干净;要混沌天然,随心所欲。也许是我的不修边幅暗合了老师的心意,得到老师格外的照顾和喜爱。

很多年过去了,平凡如我,懒散如我,总觉得对不起老师的厚望。每每想看望老师,却无法鼓起勇气。只因不能承担老师对我的失望,所以不敢靠得太近……

如今老师不在了,忽然想起毕业十年后的一个聚会老师劝我要个孩子,说她帮我带……

忽然明白,也许我误会老师了,也许老师并不介意我像牵牛花一样的平凡,只愿我像牵牛花一样自在绽放……

79班王红:

离家到浙大刚满16,那天新生美术考,突然想去看看,上楼见到慈颜的先生,这是第一次见到单眉月老师。面对和颜,突问:我没报名,可否试试?老师说可以,我没带纸笔,老师答:我这都有。现在想来,是先生的慈祥拉我迈入我一生钟爱的建筑学之门。

班里 15 个新生,一个女生——我。恢复高考后的名校尚未回复有序的教学,课与教室时不时的换,我找不着北,想到离开。细心的单老师发现了我眼眶中隐约的泪水,忘不了老师的话:你一个人,到我家来,我们一起画画。我去了,简朴的家,墙上的工笔,极细,单老师说那是女儿的画作。画案上的随意和主人的随和,让陌生的环境温情满满。老师说:你没事就到家里来,周末我们一起出去画画。之后,周末的植物园,跟着单老师,浸泡在阳光与绿色之中,对刚刚入校的孩子,是多么的温暖惬意。

感恩的心一生伴随。工作之后去过求是村,找到慈母般的恩师,老师带我看她的画室和画作,先生的画风大变,浑厚洒脱,潇洒的笔墨正如同她为人的大气和处世的淡然。那谈吐、那笑容、那水墨之风,我深信先生必定长命百岁。临走时,先生送我她的画册。

相信天堂极美,先生在那边挥毫愈发自如。

82班陈帆:

单老师是那种极其超脱的游仙式的存在,其没骨写意花鸟及后期的宿墨山水造诣极高,她几乎不参加画展,近二十年前就有画商一万块一平尺求购大作而不得。淡泊名利是其一生的写照。

单老师一生风轻云淡、通脱闲适、不争不鸣,有一种超然世外的仙气,这也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所以备受学生敬重和爱戴。

单老师的画讲究构图的巧,用墨清雅,行笔随性,在圈内评价颇高,但外界知之甚少。